什么糕点最伤胃?是桃酥吗?医生提醒:2种糕点老年人要少吃

发布时间:2025-03-26 16:09  浏览量:9

常言有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在养生这件事上,可不能生搬硬套这句话。不少人贪图口腹之欲,面对甜腻油润的糕点大快朵颐,却不知这些看似美味的糕点,正悄悄给身体埋下隐患。说到糕点,大家脑海里或许会浮现出香甜酥脆的桃酥。桃酥确实可口,可它真的是最伤胃的糕点吗?下面,咱们就来揭开这个谜题。

我从医多年,遇见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位 65 岁的老年患者,平日里对各类糕点情有独钟,尤其是油炸和高糖的糕点。他时常一次就能吃下足足半斤桃酥,或者其他糕点。起初,他只是偶尔感觉胃部不太舒服,可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最终,他因急性胰腺炎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全面检查,我们发现他不仅患有严重胃病,还伴有高血糖和高血脂问题。这个案例让我深切意识到,过度食用某些糕点,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

糕点虽美味,却并非人人适宜。特别是老年人,在选择时更要谨慎。那么,究竟哪些糕点对胃的伤害最大呢?

油炸类糕点:胃的 “健康隐患”

油炸类糕点堪称胃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我们的健康 “下手”。这类糕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这些 “健康杀手” 会悄悄破坏血管健康,让胆固醇含量直线上升。更糟糕的是,它们还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就像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想象一下,酥脆的油炸糕点入口,虽一时满足了味蕾,可那些反式脂肪酸正随着食物进入胃部,一点点侵蚀胃黏膜,破坏胃部原本的健康环境。长期食用,胃怎么能受得了呢?

高糖类糕点:甜蜜背后的 “危机”

高糖类糕点宛如糖尿病的 “温床”。它们会使血糖像坐过山车般剧烈波动,给胰腺带来极大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不堪重负,最终 “罢工”,糖尿病便随之而来。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无疑是危险行为。你看那些造型精美、甜度超标的糕点,一口咬下去,甜蜜在舌尖散开,可身体却在默默承受血糖飙升的压力。胰腺要拼命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时间久了,胰腺功能受损,健康防线也随之崩塌。

桃酥伤胃吗?

桃酥,主要由面粉、油脂和糖制作而成。虽说它不像油炸食品那般刺激,但高油高糖的特性,依然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较大负担。市面上不少桃酥,为了提升口感,还添加了各种香精和防腐剂,长期食用,对胃肠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咬一口桃酥,酥松的口感让人陶醉,可其中的油脂和糖分,正慢慢加重胃肠消化的压力。要是再加上那些添加剂,胃肠道就像被多重 “攻击”,难以招架。

美味又养胃的糕点推荐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就不能享受美食了?” 当然不是!关键在于适度选择。中医讲究脾胃是后天之本,养好脾胃,全身受益。《黄帝内经》就有 “胃气为本” 的说法。那么,哪些糕点既美味又养胃呢?

绿豆糕

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绿豆,甘寒,无毒。主治热毒。” 将绿豆制成糕点,口感细腻,还能滋养脾胃。炎炎夏日,一块绿豆糕入口,丝丝凉意驱散暑气,同时还在滋养着脾胃,让身体倍感舒适。

山药糕

《神农本草经》称山药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山药糕口感绵软,对老年人来说,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补益脾胃。老人吃着软糯的山药糕,脾胃得到滋养,身体也更有活力。

老年人科学食用糕点指南

控制量

每次食用糕点,量不宜超过 50 克,差不多就是一个小饼干的大小。别小看这 50 克的把控,它能有效减轻胃肠负担,让身体轻松消化。

选择时间

上午 9 - 11 点或下午 3 - 5 点食用为佳,这时胃肠功能处于较好状态,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糕点的营养。比如上午工作间隙,来一小块糕点补充能量,既享受美味,又不会给胃肠添乱。

搭配得当

可以搭配一些温热的花茶,像菊花茶、玫瑰花茶等,有助于消化。当糕点与花茶搭配,花茶的温润能中和糕点的甜腻,促进消化,让身体更舒适。

注意频率

每周食用糕点的次数,不宜超过 2 - 3 次。适当的频率,既能满足对糕点的喜爱,又不会让身体摄入过多负担。

自制为佳

条件允许的话,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健康糕点。这样既能把控原料,又能享受烘焙乐趣。自制糕点,选用优质食材,不添加多余的香精、防腐剂,吃得放心又开心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