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老年人若坚持做伸展运动,不到半年,身体或有4种改善
发布时间:2025-03-28 19:00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主任,我爸身体没啥大病,就是每天动得少,我就想让她做点简单的运动,有人说老年人每天拉拉筋会好很多,这个到底靠不靠谱?”
提问的是一位年纪不大的护士,在交接班前把头探进医生办公室,脸上带着点疲倦,语气却很认真。
她的制服有些褶皱,显然已经连续上了几天夜班。
提完问题,她把一份纸质病历放到桌上,手指在表格上点了一下,又看了看表。
很多人都觉得,老年人年纪大了,运动就别折腾太多,静养是最稳的方式。
其实不然,有一种方式不但安全,而且非常适合动作不快、身体退化明显的群体,那就是日常的伸展运动。
不是跑步,不是跳操,而是那种以牵拉肌肉、活动关节为主的低强度练习。
它看着轻松,但要是能坚持个三四个月,身体会慢慢出现一些不太容易察觉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健康的推动,远远超过很多人原本的认知。
不少研究一开始也没太在意这种动作带来的深层效果,但在跟踪中逐渐发现,伸展运动影响的不只是肌肉柔韧度,还有内脏器官的自我调节能力。
比如有个研究在2022年发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对112位60岁以上参与者进行12周规律伸展干预,结果显示他们的基础代谢率在实验后上升了平均7%。
这本来是很多人认为只有耐力训练才能影响的指标,但低强度伸展也能达成,说明伸展在改善代谢方面远不只是“动动筋骨”而已。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伸展运动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显著影响。
血管的柔韧性、通透性、舒张能力都受内皮层的调节控制,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这一层的活性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血压、血流、营养物质运输。
日本曾做过一个伸展组与对照组的双盲试验,发现每天坚持30分钟下肢牵拉练习的参与者,其肱动脉血流介导扩张能力提高了13%。
这个数据说白了,就是血管的扩张反应比以前更顺畅,代表心血管风险整体在下降。
而伸展动作本身对淋巴系统的刺激也很直接。
特别是那些牵拉脖子、腋下、腹股沟区域的动作,可以有效带动浅层淋巴结区域流动。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淋巴液回流变慢,容易形成水肿、毒素积聚,免疫反应也会更迟钝。
有一组美国老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那些每天有20分钟以上柔性拉伸动作的老人,其上呼吸道感染年发生率降低了16%。
虽然这个关联机制还没完全搞清楚,但临床观察是非常明确的,越动得开的人,免疫状态越稳定。
而对骨骼系统的潜在作用也不能低估。
很多老年人并不会做负重训练,长期下来骨密度下降非常快。
但肌肉牵拉时通过腱膜结构对骨骼施加张力,也是一种非负重式的骨刺激来源。
有科研人员曾用骨代谢标志物对比两组老年人(拉伸组与静态活动组),结果发现有拉伸习惯者的骨形成指标(如骨钙素)水平更高,而骨吸收指标(如CTX)没有明显增加。
这说明伸展运动在激活骨形成方面有实际作用,对骨质疏松是一种低风险的辅助控制方式。
还有一类改善,不太被主流医学注意到,但通过睡眠监测能明显发现,就是老年人持续做伸展之后,夜间深睡比重会上升。
不是说睡得时间变多,而是睡得更深更稳。
这和牵拉动作对脊神经节的间接调节有关,特别是颈部、背部的伸展,可以缓解因日间紧张积累的交感神经高张状态。
美国一项利用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表明,做伸展操的老年人,夜间90分钟内进入深睡的比例比对照组高出20%以上,而这类睡眠对大脑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中还特别指出,这类变化在女性中更明显。
另一个冷门但很值得说的点是,伸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眼压升高。
这个听起来像是没啥联系的系统,但眼压受头颈部血液回流状态影响非常明显。
长期做颈部和肩部的拉伸练习,可以改善椎动脉供血,减轻眼内房水代谢负担。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群中,有每日颈肩伸展动作习惯的人群,其眼压值在半年内维持稳定,而对照组有接近18%的个体出现轻度升高。
这种差异虽然不直接用于治疗,但预防层面的意义很大。
有人可能会想,拉拉筋怎么会管得了这么多系统,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理解偏差带来的。
身体是一个互联网络,各系统并不是分开的。
一个动作引起局部张力变化,就会通过筋膜链、神经节、血管通路等影响到另一个远处的区域。
而老年人身体的各类功能下降,本质上是整体调节能力弱了,拉伸虽然不剧烈,但它每次都在逼迫身体做“微调”,这种日复一日的刺激,就是老化速度减缓的关键。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不少老人刚开始做这些动作时,会觉得关节僵硬、动作幅度小,这其实是正常反应,不说明效果差。
甚至可以说,这种反应本身说明关节周围长期缺乏活动,一旦坚持一段时间,这种僵硬感会大幅减轻,灵活性恢复很快。
2023年国内某康复中心的数据指出,在一批平均年龄68岁的拉伸干预对象中,12周后肩关节活动度提升了约35%,膝关节也有接近28%的提升。
而且这个改善对日常活动能力的提升非常直接。
这类运动的另一个优势是,不怎么增加心肺负担。像很多运动方式对老年人来说不太友好,是因为心率波动太剧烈。
而伸展主要是静态持续牵拉,对心率的影响比较平稳,一般不超过10%的上升,适合各类基础病人群参与。
那些担心自己高血压、糖尿病不敢运动的老人,其实更适合从这类运动开始。
从操作层面讲,动作不需要多复杂,重点在于覆盖身体的主要牵拉点,比如颈部侧屈、肩部绕环、脊柱扭转、髋部打开、腿部后侧拉伸这些。
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做2-3轮,每天一到两次。
动作时呼吸要慢,不能憋气。有些人一开始动作做得不标准也没关系,关键是持续性。
于贺娟.健康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慢性病学杂志,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