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坚持打太极拳的老年人,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4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5-03-31 09:21  浏览量:4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太极拳,在很多人眼里,好像就是老年人晨练的标配:公园一角,一群人动作缓慢,手抬脚落之间仿佛慢镜头回放,不紧不慢,轻柔飘逸。

但就是这“慢悠悠”的拳法,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有人说练了之后腰不酸腿不痛,有人说血压都稳定了,甚至有人说医生都夸他恢复得快,可到底是真是假?

我在医院里工作多年,接触过数不清的中老年患者,有些人病情控制得好,有些人身体机能下降得快,看着相似的年龄,差别却特别明显。

有一次我负责门诊体检的复查工作,一批老年人同时进来复诊,做的都是同样的检查项目——肝肾功能、心电图、骨密度评估、呼吸系统评估等等。

我注意到,那些身体状态保持得不错的老人,有个共同点——不是吃保健品、也不是拼命泡脚养生,而是有一个生活习惯:坚持每天打太极拳。

可是问题来了——到底是哪几个方面在变好,这种变化只是感觉上的“轻松”?还是在身体层面,真的有具体器官或者系统受益?

很多人年纪一大,心脏就像“被吓破了胆”一样,动不动就怦怦乱跳,明明没剧烈运动,坐着不动它都能飙上去。

但其实,像这种“动不动就乱跳”的问题,大多数是植物神经紊乱惹的祸,说白了,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打架,心脏受牵连,节律就变乱了。

我印象很深,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年退休后没什么特别的慢病,可就有一个毛病特别折磨人:心率不稳。

吃饭快了跳,走两步快了跳,晚上睡着跳着醒,后来住过一次院,检查心电图并没有重大问题,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后,我们只能说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那时候医生说:“你这不是药的问题,是节律出问题了,要养。”他也听进去了,从住院后就开始每天早晨在家门口打太极拳,不求别的,就图一个“心不慌”。

半年之后复查心电图,最明显的变化不是心率变慢,而是心律变“匀了”。

原来一天里心跳忽快忽慢,现在变成平稳的小波动,虽然偶尔还会有点早搏,但次数少了很多,他自己也说:“我现在不会怕了,心跳不像以前那样抽风。”

腹泻和便秘都少了

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那就是肠胃时而太活跃、时而太迟钝,今天吃个凉点的东西,拉肚子;明天吃多一口油,就便秘。

一天到晚不是跑厕所就是等着上厕所,肚子像个“情绪化小孩”,说翻脸就翻脸。

我见过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工人,以前干的是维修的活儿,年纪一上来之后,肠胃特别难伺候,冬天一到,肚子里就开始闹腾,拉稀、肠鸣,时不时还闹点腹胀。

检查了几次都没啥器质性病变,医生说是肠易激综合征。他很苦恼,后来听朋友介绍开始练太极拳,一开始也不抱多大希望,结果练着练着,肠子居然“安分”多了。

练了一年后,他过来做随访,跟我说:“以前我吃什么都提心吊胆,现在肚子自己就能适应,不跑不堵,特别舒坦。”

我一听就明白,这是自主神经调节好转了,太极拳的动作虽然看着柔和,其实对腹部的按压和牵拉很有讲究。

特别是呼吸配合动作时,腹部的肌肉群会有节律地运动,等于在给肠胃做“按摩”,而且,练太极能让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切换得更自然,不再过度刺激肠道。

柔韧度提升

很多人一听“柔韧性”,脑子里就冒出瑜伽、压腿、踢腿这些画面,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筋骨早就不行了,再怎么练也白搭。

尤其是脊柱、骨盆这些地方,一旦变得卡顿,人就容易觉得身体“沉重”,走起路来哪哪都不协调。

我见过一个退休十年的老人,过去干的是操作机器的活儿,身体不算差,但老觉得转身困难、穿裤子费劲、系鞋带也得靠旁人扶一把。

他也没啥严重骨病,骨质疏松也不严重,就是整个人“没法弯”,每次体检弯腰都弯不下去。

他也不是不想锻炼,试过慢跑、骑车,结果跑两天膝盖就肿,骑一次车屁股痛得难受。

他后来去公园看人打太极拳,起初也就是站在边上看,觉得“慢悠悠的,不累”,结果看多了也学着比划几下。

说来也奇怪,练了三个月以后,他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我终于能自己剪脚趾甲了!”这是他好多年都没干的事。

这背后的变化,其实不是因为“太极把筋拉长了”,而是它在慢慢“松骨”,每一次转身、伸展、下沉的动作,都在轻轻牵拉筋膜,刺激滑膜,推动关节活动。

血液循环改善

讲到促进血液循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动起来”,跑步、快走、跳舞都觉得挺好,但老年人真的不能那么玩,一动大了血压飙,一跑快了就喘。

太极拳这一点就厉害了,看着慢,其实每一下动作都带着“挤压加释放”的节奏。

特别是膝盖微屈、躯干下沉的那几秒,正好带动静脉回流,像泵一样把血推上去,不快不慢,却管用得很。

我接触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年一到冬天手脚就发凉,穿再厚都没用。手指甲颜色发紫,脚底一摸像冰一样。

他做了动脉彩超,没有堵塞,就是循环慢。医生跟他说要多动动,但他走几步就腰酸腿沉,哪还有劲锻炼,后来他听邻居建议练起了太极,一天二十分钟,不多不少。

练了一个冬天,等春天体检时,他的脚掌皮肤颜色都变红润了,原来紫色的指甲也恢复了点光泽。

他说最大的变化是“手热了、脚也热了,晚上睡觉不用裹脚袋了”,我检查他的时候也发现,他原来摸上去冰冷的手背,现在都有了点温度。

太极拳这个看似温吞的运动,不在于动作多快,不在于出多少汗,而在于它带给身体的诸多好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坚持打太极拳的老年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刘全斌 .蚌埠市区空巢老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4-10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