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医生叮嘱老年人:宁愿在家静养,也别出门做这5事

发布时间:2025-04-01 16:48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水泥地上泛起热浪,连麻雀都不愿再多飞几步。

一个人站在街头,仿佛置身于蒸笼,汗水像水龙头拧开了一样止不住地流。高温天到了,躲不过、逃不掉,一场对身体的“炙烤考验”正在悄然开始。

尤其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身子骨大多不如从前,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被这热浪“撂倒”。

在气温持续升高的背景下,医生反复叮嘱:宁愿在家歇着吹风扇,也别出门做下面这五件事。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白纸黑字写在无数研究报告、临床病历和急诊记录里。

热天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对于心肺功能本就减弱的老年人而言,稍有闪失便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人说:“早上太阳出来多舒服,出去走两圈,活动活动筋骨。”殊不知,这“舒服”的感觉不过是热浪还没完全袭来之前的短暂假象。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老年人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锻炼,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上升了近37%。

气温超过32℃时,人体为了散热会加快心率、扩张皮肤血管,导致心脏负担增加。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极易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或中风。

一位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曾在科普讲座中指出:“心脏本就是一台老旧机器,炎热天气就像给它加了重负,再去运动等同于雪上加霜。

除了心血管负担,烈日下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也会显著升高,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

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暴露在高臭氧环境中,肺功能下降速度是年轻人的2倍。

建议:

· 若坚持锻炼,可选择清晨5点到7点之间、气温尚未升高时,在家中做一些轻柔的体操,如八段锦、太极拳;

· 若住在南方湿热地区,可在家中使用空调或风扇辅助锻炼,保持空气流通;

· 北方干热地区,则需注意多饮水补充汗液流失,避免脱水;

· 体弱者可选择在空调房中使用走步机,控制时间在15分钟以内。

“人老阳气衰,晒晒太阳补阳气。”这话不是全错,但也不能乱用。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达到了全天的最高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紫外线指数(UVI)超过8即为“极度危险”。

而每年6月至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东、华南以及四川盆地,紫外线指数常常飙到9以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因紫外线造成的皮肤光老化、色斑增多、皮肤癌发病率在过去十年内增长了近25%。

紫外线不仅伤皮肤,更会引发白内障、黄斑病变等眼科疾病,特别是本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眼底血管脆弱,更易受损。

建议:

· 晒太阳宜选在上午9点前或傍晚5点后,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 户外活动需戴宽檐帽、太阳镜,并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

· 北方干燥地区注意防晒同时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裂;

· 南方潮湿地区则重点预防真菌感染,保持皮肤干爽。

“骑电动车多方便,风一吹就凉快了。

”殊不知,这阵风吹过的,不只是凉爽,还有风险。

高温天气下地面温度常可达60℃以上,柏油路甚至软化,容易导致滑倒。而老年人反应慢、骨质疏松,一旦摔倒,轻则手脚骨折,重则颅脑损伤。

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数据,每年夏季老年人因骑电动车摔伤入院者比平时多出48%。

此外,电动车在高温下电池更易过热引发短路或爆炸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通报指出,老旧款电动车电池在气温高于35℃时,存在较高的热失控风险。

建议:

· 尽量避免在正午前后骑行,选择阴凉路线;

· 检查电动车电池是否过热,避免长时间暴晒;

· 若必须出行,可选择步行或公交,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 炎热天气戴头盔、手套,穿透气衣物,避免皮肤灼伤。

“赶个集而已,热点怕啥?”可别小看这热闹场面。

人多、空气不流通,一个中暑倒下,十秒钟都来不及反应。

2022年南京鼓楼医院有一项研究指出,在户外排队超过20分钟、高温暴晒下,老年人发生体温调节障碍的概率提高2.5倍。

而在拥挤场所,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体内热量散不出去,极易引发热射病

热射病可不是简单的“热晕了”,而是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伴随意识混乱、抽搐、昏迷,一旦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60%。

建议:

· 若要购物,建议委托家人代劳或使用社区团购;

· 若实在要去,可准备矿泉水、防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随身携带小风扇或冰袋

· 东北、西北等地区昼夜温差大,出门需备薄外套,避免早晚着凉;

· 华东、华南等湿热地区则要特别注意通风,避免闷热。

“屋里太闷了,擦擦窗、搬搬柜子透透气。”可就是这样的一点点“活儿”,在高温下也能累倒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曾统计,夏季住院的老年人中,有超过一成是在家中因劳累、搬重物引发突发疾病。

高温下搬重物,不仅使身体迅速丧失水分,还会引起血压骤升,心肌缺氧,诱发心梗或脑卒中。

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轻微扭伤都可能导致骨折。

建议:

· 大扫除应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每次不超过20分钟;

· 避免搬抬重物,必要时请家人协助;

·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绿豆汤、西瓜、苦瓜等降火食物;

· 可在室内放置绿植调节湿度、降温,如吊兰、芦荟等。

“人老就怕热,热怕人不当回事。”炎热的夏天不光是对人的考验,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拷问。

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动得巧、动得值、动得安全。医生的叮嘱不是唠叨,而是无数临床经验换来的警醒。

从城市到乡村,从南方到北方,生活的节奏可以慢一点,健康的底线却不能踩。

愿每一位长辈都能在这个夏天安然度过,少一分中暑,多一分清凉;少一分劳累,多一分悠然。

太阳再毒,也晒不干一颗懂得养生的心。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2. 北京积水潭医院2023年老年人夏季外伤统计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