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越来越多?医生苦劝:年纪大了,最好别再做这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5-04-02 09:43  浏览量:4

"走在生活的街巷,我们或许都能感受到,身边老年痴呆患者的身影似乎越来越多了。常常能听到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为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日益攀升呢?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其中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对自身的变化感到困惑不已。他们不明白,怎么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忘,原本轻而易举就能集中的注意力,如今却好似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抓不住。找东西成了一场艰难的 “寻宝”,常常记不起自己把物品放在了何处;说话时,思绪也时常 “打结”,卡壳、语无伦次的情况时有发生。

实际上,许多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并非单纯由 “年龄” 这一因素直接导致,而是一系列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长期积累的恶果。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揭开这些习惯的 “真面目”。

频繁放弃新挑战,大脑活力渐失​

岁月流转,不少人到了一定年纪,便慢慢陷入安于现状的 “舒适圈”。他们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接纳新事物、迎接新挑战那是年轻人的事儿,与自己无关。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这样的场景:老年人不再去学习新技能,曾经对绘画、书法等新爱好的热情也渐渐冷却,居家时,和外界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仿佛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小小的世界里。​

可大家知道吗?正是这种 “躲进小楼成一统” 的做法,让大脑如同失去了动力的机器,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和弹性。长时间不接受新挑战的大脑,就像久未磨砺的宝剑,变得迟钝,记忆力也如同流沙一般,慢慢衰退。​

我曾遇到过一位 60 多岁的退休老教师,他在职时,知识渊博,课堂上妙语连珠。可退休后,他就像变了个人,几乎不再读书,那些曾经堆满书架的书籍,如今都落满了灰尘。与人沟通交流也不再积极主动,整日就守着家里的电视机,看着一档又一档的节目。起初,他还没察觉到有什么异样,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记东西变得费劲了,记住事情的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有时连刚刚做过的事情都记不起来。去医院一检查,结果令人担忧,他的大脑功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正是长期缺乏认知挑战的刺激,如同给大脑的运转踩了刹车,加速了大脑功能的衰退。​

不适当孤立自己,大脑认知受创​

在生活里,还有不少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钟情于待在家里,甚至主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觉得自己已经和社会 “脱轨”,无需再与外界接轨。​

我接诊过一位 60 岁的退休患者,她退休后,因为身体有些小毛病,便搬到了一个较为偏远的乡下居住。乡下的生活宁静祥和,起初,她觉得这样的安静日子很惬意,正适合自己调养身体。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现了。几年后,她开始频繁地忘事,有时连亲人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吃饭也变得糊涂,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吃过饭。家人发现她的这些异常后,十分担心,赶忙将她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大脑已经出现了认知障碍。​

要知道,社交可不单单是维持人际关系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对大脑的特殊锻炼。和他人互动,交流思想,参加集体活动,这些都像是给大脑注入了活力因子,能让大脑时刻保持活跃。而当老年人将自己孤立起来,就如同切断了大脑的 “活力源泉”,认知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过度依赖不健康生活习惯,大脑健康受损​

部分老年人在生活中,常常坚守着一些不太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哪怕这些习惯已经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亮起了 “红灯”,他们依旧不为所动。​

就拿饮食来说,有些人对甜食可谓是 “情有独钟”,哪怕心里清楚糖分过高对健康不利,可就是难以割舍。这种持续性的偏食或者饮食单一,就像一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不仅会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健康发起攻击,也会给大脑功能带来伤害。​

曾经有一位年约 70 岁的男士,他被糖尿病困扰多年。医生多次告诫他,一定要减少糖分摄入,因为糖尿病很容易引发一些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状。可他却总觉得,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吃了一辈子甜食,已经习惯了,吃不吃糖没什么大不了的。几个月后,问题找上门来,这位男士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原本熟悉的日常事务,如今做起来也变得困难重重。进一步检查发现,他过度依赖高糖食物的习惯,如同给大脑的衰退加了一把 “火”,加剧了大脑功能的恶化。​

忽视身体小病小痛,大脑退化加速​

在日常诊疗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他是一位 50 多岁刚退休的男性,退休前身体十分健康,精力充沛。可退休后,一些小病小痛开始悄然找上门来。偶尔的头痛,他觉得可能是没休息好,忍一忍就过去了;轻微的消化不良,他想着可能是吃坏了东西,过几天就会好;短暂的失眠,他也没放在心上,觉得是正常现象。就这样,他对这些身体发出的 “小信号” 统统选择了忽视,也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起初,这些症状对他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大影响,他依旧照常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他的记忆力开始明显变差,原本熟悉的人的名字,时常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在家里找东西也成了难题,常常把钥匙等物品放到一些奇怪的地方,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虽然遗传因素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忽视身体早期信号,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确实如同给大脑退化的进程按下了 “加速键”。​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尤其要留意那些日常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病小痛。及时治疗这些问题,就像是给大脑健康筑牢了一道防线,能有效降低大脑退化的风险。​

过度依赖 “传统疗法” 和 “偏方”,大脑负担加重​

在我的门诊中,常常会碰到一些老人,特别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对 “偏方” 或者 “传统疗法” 格外信赖,习惯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健康问题。​

有一位年约七十的老奶奶,长期被腹泻困扰。她听人说某种中草药能调理肠胃,于是便四处寻找这种草药,坚持服用了几个月。可结果却事与愿违,腹泻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她的体力也因此大幅下降。更糟糕的是,她的认知能力也出现了减退的迹象。家人发现,她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连熟悉的环境都一时间无法辨认。​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机能本就有所下降,长期服用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草药或偏方,往往会给老人的大脑和身体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老年人在使用任何传统疗法和草药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意自行购买或服用。要明白,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而不是盲目迷信 “偏方” 和传统观念。​

过度依赖手机和电视,大脑活力被 “偷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一位患者,退休之后,仿佛给自己按下了 “暂停键”,整日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享受着电视带来的 “娱乐时光”。到了夜晚入睡前,还习惯性地躺在床上浏览手机社交媒体,手指不停地滑动着屏幕。​

他觉得这不过是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他的家人却渐渐察觉到了异样,发现他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谈,曾经对日常新闻的那份关注和热情也消失殆尽,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疏远。​

研究表明,长时间依赖手机和电视来打发时间,就像给大脑套上了一层枷锁,不仅对视力有害,还可能给大脑带来极大的负担。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缺乏深度思考和创意输出的机会,神经连接也变得越来越少。这种 “懒惰” 的大脑状态,会让我们的认知能力逐步下降。更重要的是,手机和电视中的一些内容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消极的情绪中,情感上的 “负担” 不断加剧,大脑也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情感调节和理智思考。​

其实,年纪大了并不意味着就要停止活跃,而是应该积极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继续挑战自我,保持大脑的活力。只要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多加注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大脑健康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