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若经常散步,不出半年,或会有5变化
发布时间:2025-04-10 11:01 浏览量:5
清晨,金色的阳光如同细密的纱线,轻柔地穿过小区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杨阿姨像往常一样,稳稳地搀扶着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儿,在小区那条熟悉的步道上,慢悠悠地走着。每一步,都迈得小心翼翼,却又充满着坚持。
这看似普通的散步场景,在杨阿姨家已经持续将近半年时间。谁能想到,这半年的坚持,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老头子现在能认出家门口那棵银杏树了,前两天还主动提醒我该去菜市场买菜呢。” 杨阿姨说起这些时,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欣慰与喜悦。
咱们常说 “人老腿先老”,可很多人不知道,这腿脚的状况,可不只是影响走路这么简单,它和大脑健康那可是紧密相连。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里就发现,那些定期坚持步行锻炼的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在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睡眠质量、身体机能以及社交能力这五个关键方面,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
你瞧,这脑袋和双腿,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老祖宗讲的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简单的步行,其实是在为全身的气血 “开路”,尤其是对大脑的血液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越走越灵光”,这话听起来朴实,背后可是有科学依据支撑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就表明,规律的步行能够促进海马体中新神经元的生成,而海马体这个区域,和记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人员追踪了 120 名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现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步行的患者组,他们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比不怎么运动的对照组慢了将近 30%。
步行,可远远不是简单的 “迈开腿”。当人行走的时候,大脑需要同时处理平衡、方向、速度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就好像给大脑做了一套特殊的 “体操”。而且,步行产生的机械震动,会刺激全身血液循环,让更多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脑,给大脑补充 “能量”。
那坚持散步半年的痴呆老人,具体会有哪 “五变化” 呢?
认知功能提升,脑子愈发灵光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认知功能的改善。不少家属都反映,原本连家人名字都记不清的老人,慢慢能准确叫出儿孙的名字了;以前在家里连厕所都找不到的,现在能自己摸索着去了;过去对着电视遥控器干着急、不会用的,如今也能熟练地切换到自己喜欢的频道。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对于痴呆老人和他们的家属来说,却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李主任解释说:“步行锻炼能够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这种蛋白质就像是大脑的‘肥料’,能够帮助神经元存活,还能促进突触连接的形成。” 这就好比给干涸的土地浇水施肥,让原本失去生机的植物重新焕发生机。
情绪改善,笑容增多
“以前老头整天唉声叹气,抱怨这儿疼那儿痛的,现在每天一大早就盼着出门散步,眉头也舒展多了。” 杨阿姨这样描述老伴儿的变化。步行锻炼能够促进脑内内啡肽和五羟色胺等 “快乐激素” 的释放,对于缓解痴呆老人常见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效果十分显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显示,每天坚持 30 分钟步行的痴呆患者,抑郁症状评分相比不运动的患者,平均降低了 42%。心情变好了,脸上的笑容自然就多了,家里的氛围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睡眠质量提高,夜夜安稳
“以前天天半夜醒来,在屋里乱走动,现在能一觉睡到天亮了。” 很多痴呆老人的家属都有这样的感受,老人散步之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张教授解释道:“规律的步行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增加深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散步 60 分钟的老年痴呆患者,平均入睡时间缩短了 15 分钟,夜间醒来次数减少了 2.3 次。老人睡眠质量好了,精神状态也跟着提升,照顾他们的家人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身体更硬朗,行动更稳当
痴呆老人常常因为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而步行锻炼,恰好能有效改善平衡感和肌肉力量。“刚开始的时候,老伴走路摇摇晃晃的,现在明显稳当多了。” 杨阿姨欣慰地说道。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坚持散步半年的痴呆老人,下肢肌力平均提高了 18%,平衡能力提高了 23%,跌倒风险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一。步行不仅锻炼了腿部肌肉,还活动了全身关节,让老人真正做到 “行得动、站得稳”。
社交互动增加,交流变多
“以前老头子闷声不响的,现在能和小区里的老伙计们聊聊天了。” 杨阿姨笑着分享老伴儿的新变化。步行可不只是一种锻炼方式,它还为老人提供了社交互动的好机会。痴呆老人在小区散步的时候,能遇到熟人打招呼,和大家交流交流,这种社交刺激,对大脑来说,就像是一种 “营养剂”。南京脑科医院的研究显示,有社交互动的步行活动,比独自步行更能改善痴呆老人的认知功能。说话交流是保持大脑活力的重要方式,而步行活动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不过,想要让散步真正发挥作用,可不是随随便便走走就行。专家建议,痴呆老人每次散步的时间,最好控制在 15 - 30 分钟,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到 45 - 60 分钟。速度要适中,以能正常交谈为宜,不能太快也别太慢。散步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 9 - 11 点,或者下午 4 - 6 点,这个时候气温比较适宜,要避开正午强烈的阳光,还有早晚温差大的时候。路线也要选平坦、熟悉、空气清新的,可别去人多嘈杂、车辆繁忙的地方。家人的陪伴更是关键,既能保证老人的安全,又能增进亲情。
走路的时候,家人可以和老人轻松地聊天,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或者简单描述周围的景物,这些都能给老人的大脑带来额外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步行虽好,但不是所有痴呆老人都适合。要是老人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骨关节疾病,或者平衡障碍特别明显,那就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手杖或者助行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除了散步,丰富的脑力活动对痴呆老人也非常重要。下棋、打牌、读书、写字、做手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像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心态。饮食上同样有讲究,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深色浆果、坚果、鱼类等,少吃高糖高脂的食物。
就像杨阿姨的老伴儿,如今已经能和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有时还能主动提醒她该买什么。这看似不起眼的进步,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满满的希望和欣慰。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上一篇:女教师被害案:一个老年人恋情悲剧的多维度解读
- 下一篇:查找老年人下背疼痛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