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内分泌 | 别再忽视!代谢综合征正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
发布时间:2025-04-17 13:29 浏览量:5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慢性代谢性疾病日益严重。代谢综合征是典型的代表,临床表现主要为大肚腩、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许多患友还伴睡觉打鼾、脂肪肝、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断上升,据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已达33.9%,即10个成人中约有3-4个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则可能更高,同时对老年人的危害也更大、更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一)心血管系统的沉重负担
老年人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失去弹性、出现硬化。
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会持续增加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致使血管内膜受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高血糖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与血管壁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化终产物,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且狭窄。血脂异常则会促使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进一步变窄,阻碍血液正常流通。
如此一来,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幅攀升。据统计,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老年人的数倍之多。这些疾病一旦发作,往往病情凶险,严重危及生命,即便救治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极大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风险剧增及并发症频发
代谢综合征显著提高了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胰岛素分泌能力本就有所下降,再加上胰岛素抵抗,血糖无法有效被细胞摄取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一旦发生,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可怕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会逐渐损害肾脏功能,从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糖尿病神经病变则会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
(三)肾脏功能受损加速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人肾脏功能的损害也不容小觑。
高血压和高血糖长期作用于肾脏,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和肾小球。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小球硬化,进而使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本身就较弱,一旦受到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肾脏功能受损的速度会更快。肾脏功能受损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会引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四)认知功能下降与痴呆风险上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会影响脑部血管的血液供应,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缺氧,损害神经细胞。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则会导致大脑内的炎症反应增加,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传递,破坏神经元之间的正常连接。长期处于代谢综合征状态,会加速大脑的衰老和病变,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风险也显著增加。认知功能下降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如购物、做饭、服药等,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顾负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代谢综合征如同一个隐藏在老年人身边的“健康杀手”,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危害,极大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预期寿命。
当前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西医给予各组分干预,如降糖、降压、调血脂。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优势,秉持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看待代谢综合征,不单纯针对某个异常指标进行治疗,而是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情绪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中医虽无 “代谢综合征” 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 “肥胖”“消渴”“眩晕”“痰证” 等范畴。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饮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进而影响脾胃运化,也可导致痰湿内生;过度劳累或安逸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退,也易引发代谢紊乱。
而在老年人中,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病程一般较长,结合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减退,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即脏腑机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根据老年人的病机特点给予中医药干预,往往能促进脏腑功能气血调和,改善代谢,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科室以优化的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结合中药烫熨、熏洗、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荣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杯”、评为“中医特色最明显的科室”,获“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优势病种如:
1.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糖尿病诊疗;
2.依据“因消致痛”理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3.采用中西医、内外法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4.“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5.运用“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6.运用健脾行气、润肠通便法改善糖尿病胃肠病;
7.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痛风;
致力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对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了基于“因消致痛”中西医理论及综合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代谢综合征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形成了“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防治方案。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5项,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初审 | 卢悦明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