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看到七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一言难尽
发布时间:2024-06-07 06:25 浏览量:7
01 现在的七十岁,并不算太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生活好了,活到七十岁以上倒不算稀少,在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人到这个年龄还能活得丰富多彩,农村里有些人七十以上,还能做一手好农活,甚至是村里平日的顶梁柱。
今天,特别想说说这群我熟知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02 老邻居婶婶,七十岁老得有点意外
有位婶婶,刚过七十,在我幼年时,她住我们家对面。那时我们是村西头的中心,两排不大的瓦房里,住着四户人家,面对面开门的那种,有风雨连廊,中间隔了一个小小的天井,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捧着碗坐在连廊上,边吃边聊。
就是这种瓦房
他们亲兄弟两家住前排,各家三间,我们家和亲叔叔家住后排,也是各三间,只是我们两家的房子后面还有个天井,天井后面还有一个房间,应该是后来加的。
在那辈人中,这位婶婶是最年轻的,我侄子学说话的时候,就只喊她阿姨,总不肯喊奶奶。她对我们说的最多的是:“乖娃儿,好好读书,考上北大,清华哦”,大概这是她认为对孩子们最好的祝福。
最近十多年,她一直在县城带孙子,听说基本上没过村,所以这十几年,我们都没见过面。
这次回来,听说她在家养病,我决定去看望。
他们家很早就搬到村东头了,走过去有几百米路,还要上个坡,想让母亲凑个热闹,就邀请她一起去。
第一眼见到,真是不敢相信,虽然在深色长T恤外套着粉色花短袖,还是掩饰不住远超七十岁的体型和容貌。
脸上皱纹不说,牙齿开始希落,更关键的是,身高比年轻的时候矮了一截,看不出明显的驼背,但腰部明显缩了很多。
叔叔抱怨说早上给她烧肉,嫌弃不肯吃,只好再给她煮粥,炒菜,难掩不好伺候之情。
婶婶瞥了他一眼,说那肉都臭了,根本入不了口。
叔叔不服气,从厨房搬出一大碗干菜扣肉出来,汤汁洒了一地。
“叔,这肉闻着就不香,婶身体不好,可能确实吃不了。”我为婶婶主持公道。
“大奶(婶婶一直随孩子们喊我妈,现在随孙子叫),我是不是不能吃干菜?前天吃了些干豇豆,晚上这里痛得要命。”婶婶指着伤口处问母亲。
“缸豆开白花,应该可以吃的”,母亲经常以蔬果的花的颜色来判断,这东西上不上火,对不对症,不知她是哪里学来的。
“应该给婶多吃点新鲜蔬菜。”我告诉叔叔。
这个季节,有黄瓜、辣椒、茄子可以吃,但不是每家都够吃
让一位不善做饭的老人伺候一位本就挑口的病人,确实不易。
03 80岁的婶婶,让人心疼
说话间,上屋一位婶婶扛着耙柴火的耙走过,大家招呼她进屋来坐。
这位80出头的婶婶,原本就很瘦弱,现在更是骨瘦如柴。
荤菜油水不能吃、一天两顿饭、白天不想呆家里,总要去找点活干-种菜、砍柴之类体力活、晚上睡不着,身上那那都痛,谈话间,仅这些关键词就看得出来,这位婶婶的生活没有一点质量可言,耷拉着的眼皮底下和言语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和无助。
野菜比黄豆多,兔子为什么不吃野菜,专挑黄豆?
04 寿终正寝,是这些老年人的期盼,也是对祖宗,对子孙的交代
村子不大,平日里就十几二十位老人在家,偶尔串个门,家长里短的,就那几件事。
我偶尔回来小住,也基本上了解到,这些叔叔婶婶们,虽然温饱、基础看病上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们勤劳的习惯没改,一身的病痛是通病,从颈肩、腰腿膝盖、到手指脚趾,每个关节都有可能以疼痛缠绕着他们,更严重的,就不忍说了。
孤身一人的,要不子女隔三差五回来看望;要不几个儿子轮流照顾,十天一轮,或几个月一轮;稍微年轻一点身体硬朗的,独自生活,还要种些苦荞麦、黑芝麻什么的,收藏起来,过年过节等子女回来分给他们,以照顾子女的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的慢性病。
75岁以下,夫妻双方健在的,生活上基本没什么问题,他们种地种菜,什么都还能干一些。
75以上,村里没有几对了,琴瑟和鸣的不多,基本上是在互生埋怨中相互陪伴。
在几位最年长的老人聊天中,她们最常感叹的是:“为什么修了这么长的命,这么拖累孩子们?”
田间地头的野花,很少被人欣赏到,也一样灿烂
我常想,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对这些长辈来说,他们最终的愿望是寿终正寝,这是对祖宗,也是对子孙的交代。
谚语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这些老年人,他们哪里也不愿去,儿子家也好,女儿家也罢,都不是他/她的家,他/她就这么守在自己的窝里,等待。
等待子女来探望、等待子孙的电话问候、还等待阎罗王来接。
对于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我不敢说他们幸福或者不幸,因为子女孙辈是他们的期望,可以给他们带来幸福感,但孤独、疼痛、拮据,是他们的常态,无法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