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骨质疏松可不是“老年人专属”
发布时间:2024-08-09 09:54 浏览量:7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这也是国家卫健委继2015年首次发布该指南后,对公民健康素养内容的首次更新。同2015年版相比,新版公民健康素养有不少变化,针对其中的新增内容部分,小编特邀请相关专家予以解答。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在“基本知识和理念”部分,新增第二十条: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健康。
围绕这条内容,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代志鹏进行了公众高频疑问的解读。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的区别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身上;继发性骨质疏松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可以说,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患者发展到一定阶段且出现并发症的病症。如出现严重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 前臂远端、 肱骨近端和骨盆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门诊上接触到的不少就医者都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实际上,人体的骨量从35岁左右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正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生命全过程。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都要关注骨骼健康,改善骨骼生长发育,达到理想峰值骨量,减少骨丢失,避免发生骨折。
如何发现骨质疏松,避免发展到骨质疏松症
首先,知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日照不足、钙和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盐(钠)饮食、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和(或)碳酸饮料、体力活动过少、体重过低、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其次,有能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养成均衡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常晒太阳等健康生活方式。如接受阳光照射是促进骨骼健康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在日照充足的环境下增加户外活动,持续15~30分钟,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饮食习惯与钙吸收密切相关,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体育锻炼对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并保持最大骨强度。
需特别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或者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增加骨密度,缓解症状,避免或减少骨折的发生,促进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吗?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权衡手术与非手术的利弊,从而做出合理选择。
通常,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
其中,常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致畸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恢复缓慢。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包括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此外,椎体压缩性骨折也需要手术治疗。
整体来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性基础是骨质疏松,骨折后应积极采用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从而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降低再骨折发生率。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药物,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作者:文晓欢
责任编辑: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