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接连40℃+ 急诊科医生:室内也会中暑 老年人莫大意!
发布时间:2024-08-26 19:41 浏览量:6
重庆之声8月26日讯 刚刚过去的周末,重庆连发两次“高温红色预警”。高温之下,您真的了解如何来识别和预防中暑吗?重庆之声记者今天(26日)采访了医学专家。
“大家会以为气温在40℃以上时中暑的人最多,其实恰恰相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胡红玲介绍,结合近几年的临床接诊情况,中暑最易发生在“中高温”的特定区间。“相对来说,气温在35-40℃之间时,热射病是最多的,这可能因为在这个区间,气温的‘实力’被低估了。”
胡红玲医师介绍,这些中暑的病例,多数是未经过合理的热适应过程,直接进入到一个高温环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工作,且未及时地进行降温、休息、补充水分或者电解质等操作,从而发生中暑。
“除了户外作业人群,目前,老年人是最易发生中暑的人群。”通过对中暑人群的病因分析,医师们发现,老年人存在的“空调吹多了不好”等认知误区,容易增加其中暑而不自知的风险。
“无论是出于节俭还是因为老年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吹了空调容易感冒,他们在把空调或电扇关掉以后,没有及时采取其他降温通风措施,容易出现乏力、头昏,或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这些症状他会误以为自己感冒了,其实他有可能中暑了。”胡红玲医师介绍道。
而如果不及时处理,这类中暑情形可能发展成重症中暑。“其实空调本身是没有危害的,在吹空调过程中你要注意空调温度控制在26-27℃,空调的冷气不要直吹人体就好。所以,吹空调的时长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让人体处于一个温度湿度适宜、通风的环境。”胡红玲说道。
此外,她还提醒,当身边人出现以下情形,应警惕存在热射病,必须立即送医。“典型的几个特征是,这个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出现意识障碍,比如昏睡、昏迷或者谵妄等,且核心温度超过了39℃,要特别留心。”
为更好地预防中暑或热射病,胡红玲医师提醒,除了给人体和环境降温,要特别留意及时补充水分。“高温作业的这类病人,需要补充的量非常大,基本上每个小时要补充差不多要接近1000毫升的水,且最好是含盐的水或电解质水;如果是在室内的话,可以少量多次饮水。如果发现自己尿量减少、尿色偏黄,说明水分补充不太够,要及时补足水分。”
重庆之声记者 向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