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的血管也会堵?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提醒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4-10-16 13:38 浏览量:7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一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也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第二大眼底疾病。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呢?今天我们就请到武汉普瑞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许泽骏副院长来为大家科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是什么?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除了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外伤或过度疲劳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一定情况下,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达视网膜静脉这种小静脉后,卡在这里,就造成了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
90%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86倍。
高血糖:
糖尿病会伴发全身微循环障碍,使眼底静脉阻塞发生率明显增高。
高血脂:
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可增高发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血栓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表现有什么?
视力下降:
当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可以引起视网膜水肿,导致视力模糊、下降;
眼前黑影:
部分患者眼前可能出现黑影飘动或固定遮挡感,如同晚霞中的暗影;
视野缺损:
部分视野范围内可能出现无法看清或完全丧失视力的区域;
眼底改变:
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等症状。若累及黄斑区,则视力下降更为明显,可能出现视物变形等症状。
如何防治视网膜静脉阻塞?
积极治疗原发病
年龄增长及系统性血管性疾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高”,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导致血管性疾病的“元凶”。因此,积极并严格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对预防静脉阻塞的发生尤为重要。同时,定期进行眼底筛查,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
治疗并发症
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及治疗越早,改善眼部循环、减少对眼睛造成的永久性损伤风险。重点监测并治疗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等并发症。
眼内注药:
也就是玻璃体腔注药,是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最科学的方法,能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首选抗VEGF药物,如果无效或效果不显著,再考虑使用眼内注射皮质类固醇。
激光治疗:
对于出现视网膜大范围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者,须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能预防或消退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
口服药物治疗:
活血化瘀药物可扩张血管,改善眼部循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果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需进行抗VEGF治疗与手术等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中国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诊疗路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