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低血压,可致晕厥和跌倒

发布时间:2024-11-30 09:02  浏览量:3

相比高血压,低血压在人群中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其实,低血压也时常会有发生。近期,《中国循环杂志》发表了《直立性低血压共识》。《共识》称,有些老年人发生晕厥和跌倒,实际上是一种低血压的表现。这类低血压,称为直立性低血压,也称为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从卧位到直立位时,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

01乏力、行走困难可能是低血压

大量研究发现,直立性低血压与冠心病、心衰、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有关。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其实很简单,《共识》指出,一般在安静平卧5分钟测量卧位血压后,主动或被动起立并保持站立,在3分钟内多次测量血压,当收缩压降低≥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降低≥10毫米汞柱,或站立位收缩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直立性低血压。

通常晨起时血压最低,推荐在此时进行测量。如果仰卧位测量血压不可行,可以将坐位血压作为替代方法,异常的判断标准为坐位至站立位收缩压下降≥15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7毫米汞柱。

有些人也可表现为乏力、行走困难、视物模糊、颈肩痛、思维不清以及胸闷等,通常这些症状在坐下或躺下后可快速缓解。老年人更容易这种情况,一方面因生理功能的减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进食能力下降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从而诱发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也常存在多种共病、多药联用,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等。

鉴于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且危害大,《欧洲高血压指南》和《美国直立性低血压相关科学声明》提出,高血压患者应测量卧位和立位血压的变化。而《共识》指出,早期识别和干预直立性低血压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02老年人低血压患病率高

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常有发生。此前发布的《直立性低血压诊断与处理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国外研究提示中年人中患病率仅5%,在≥60岁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在≥65岁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6%~30%。我国一项社区中老年人群调查提示,直立性低血压患病率为10.6%。另一项研究显示,老年卧位高血压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达37.32%。直立性低血压也受一些疾病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容易合并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或是身体虚弱的预兆。《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研究称,对于老年人,站起来时血压迅速下降提示身体虚弱和易跌倒。相比于血压下降幅度,站立后血压下降速度(用血压下降率表示)与虚弱和易跌倒的关系更密切。研究者分析,收缩压快速下降提示心脏输出量的暂时减少和脑灌注不足。

此外,舒张压下降幅度与虚弱指标的相关性强于收缩压下降幅度,说明舒张压在维持脑灌注最低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舒张压下降幅度与体重减轻、疲劳、身体不活动、步行速度和握力的关系最密切。

直立性低血压还增加老人患痴呆的风险。瑞典一项研究提示,直立性低血压会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加速从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研究发现,总体直立性低血压使痴呆症发生风险增加40%,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加15%,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症的风险增加54%。无症状直立性低血压与痴呆和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的关系与总体直立性低血压相似,而有症状直立性低血压仅与认知障碍进展至痴呆有关。

03老年人改变体位要缓慢

如果没有症状,低血压往往不是问题,但当出现头晕,头痛,颈僵等不适,甚至长期存在,就可能会促成休克、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衰竭等严重后果了。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足、长时间卧床休息、怀孕、药物治疗、严重感染、过敏反应、血量下降、心脏问题等。

老年人因血管硬化明显,适应低血压的能力减弱,更易在低血压的情况下摔伤及心脑血管病发作。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利芸就建议,老人要格外警惕低血压相关症状,如眼花、心慌、黑蒙……出现症状时及时测量血压,并与既往自身血压相比较。

那么,老人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生活中,老年人从坐卧位站起时应当缓慢,尤其在清晨,要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天气炎热时,应当减少活动,避免蒸桑拿,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泡脚,建议温水淋浴。高血压患者需要经常测量血压,尤其是气温变化或用药发生改变时,以免血压偏低时没有觉察,以至血压过低。高血压患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近期自测血压以及用药情况,并根据自身特点与医生一起制订适合自己的降压方案。

老年人一旦发生低血压,除了到医院就诊以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处理:如出现心慌、头晕、黑蒙时,可立即采取平卧位休息;如患者已发生晕厥,家属应立即将患者抬放到空气流通处,或将头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患者一般很快可以苏醒。

如果一时不能纠正低血压,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可选择适当的高钠饮食升高血压,中药中的人参及西洋参也有一定升高血压的作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