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化痰第一方,经常吐白痰的,用它很快就能消痰!
发布时间:2025-01-07 10:09 浏览量:1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个可以化痰的中成药,它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化痰方的“二陈丸”。
在说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痰。
痰,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理产物,不管是年青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出现痰多的情况。这时可以选择用二陈汤化痰。
二陈汤方子如下:
陈皮15克、清半夏15克、白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这个方子非常简单,一共就4味药,算是一个很基础、很基础的方子,到了后世,有很多化痰的方子就是从这个方子基础上不断加味而成,只要把这个方子掌握了,你再看其他的化痰的方子,就会很简单了。
所以,我们中医《方剂学》的老教授曾说:“你只要掌握了二陈汤,就能够治痰,哪怕别的你什么都不会,只要会这一个,你就会治痰病。”所以,二陈汤很重要,不容小觑。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的一本官方药典。到现在,已经用了有一千多年,大家都比较公认它的效果。
它为什么能够化痰呢?
要弄懂它为何能化痰,我们必须先明白痰的由来!
痰,其实是水形成的。
我们体内很多水分,这些水分,如果能够正常代谢,就叫做津液;如果不能正常代谢,就变为湿;湿凝聚起来,就会形成痰。
有人问了,水液怎么才叫正常代谢啊?
我把水液代谢的正常过程给大家简要说一下:
首先,我们会把水喝到胃里,胃的旁边就是脾,脾会把胃中的水运输到肺里,这叫“脾主运化水液”。
水到了肺里,会分两部分代谢:
一部分会被肺宣发到体表,形成汗液(下图绿色部分);
还有一部分,会在肺气的肃降作用下,向下进入膀胱,形成尿液(下图绿色部分)。
以上,就是水液代谢的主要路径。一个入口(嘴巴),两个出口(汗与尿)。
大家想一下,如果脾虚了,不能把水运到肺里去,半路停着了,这就叫“不能正常代谢”,它不能正常流动,就不能被人体正常使用,就变成了“死水”,死水越聚越多,就变成了湿,湿再不断凝聚,就变成了痰。
如果痰越聚越多呢?就可能形成水肿。所以,那些经常咳嗽、痰多的老年人,到了最后,非常容易形成全身水肿,就是水液代谢过程紊乱的缘故。
所以,痰,本质是水液代谢紊乱形成的。而水液代谢之所以紊乱,就是因为脾虚了,不能正常运化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导致津液变成了痰浊。痰浊渗入肺里,就会从肺里咳出来,变成一口一口的白色痰液。
古人对此用一句话概括,叫做“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还有一句更经典的话,叫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要想治痰,必须健脾,脾好了,水液代谢正常了,痰就消了,而且也不会再形成了。
有人肯定会问,痰的形成,是不是与肺也紧密相关呢?
当然,但与肺相关的这种痰,多发生在感冒中,感冒时,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水液宣发肃降失常,也会造成痰,但这种痰感冒好了之后就消失了。
而脾虚所生的这种痰,一般是缠缠绵绵,无休无止,咳不完,吐不尽,随吐随生。
二陈汤,就是治疗脾虚生痰的。
它是怎么化痰的呢?
首先,方中有一味茯苓,茯苓是健脾益气的,通过健脾补气,可以增强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脾强大了,就能载着水液流通起来,水液就不会聚而生痰。所以,茯苓健脾,是杜绝生痰之源,是治本的。
茯苓除了能补气健脾,它还有利湿的作用,就是说,那些已经停下来的湿气,可以让茯苓排出去,为什么茯苓能够排湿呢?因为它味淡,淡能渗湿,可以让湿邪从小便里排出来。
然后是少量甘草,少量干草也有健脾补气的功能,可以促进脾运化水湿的能力,但是,甘草不能多用,用多了,反而会造成水肿。
说完治本的,我们再来说说治标的两味药:陈皮和半夏。
半夏,是一种白色的球状药,它的球根生于农历五月,而农历五月恰当夏季一半,所以叫做半夏。
半夏很干燥,像是一团面粉一样,粉性很大,很干燥。利用它的这种干燥之性,可以把湿邪给中和掉。所以,半夏历来是燥湿化痰的主要药物,就是因为它性质温燥,温燥了才能把湿气消除。就像地上有水,撒上点干土,水湿就被吸收了。
然后是陈皮,陈皮就是橘子皮,一般来说,广东新会的橘子皮是最好的,是道地药材,质量最好,功效最高。
为啥它叫陈皮呢?就是说,橘子皮剥下来,必须放置一段时间(约为一年)后,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所以它叫陈皮。
陈皮在这里有两个作用:第一,它质地比较干燥,燥性比较大,可以帮助半夏燥湿,湿邪没了,痰才能没了;第二,陈皮可以行气,气有推动作用,可以推动津液运行,气行则津行,津液走起来,才不会变成死水痰湿。
以上就是二陈汤的组成。
按照原书,二陈汤里面还有生姜和乌梅,生姜可以健胃消水,消除水饮,另外,他还能解半夏的毒,防止半夏的副作用(舌麻)。
乌梅是酸性的,酸能收敛,可以把痰湿聚集起来,然后一网打尽,这叫“欲劫之必先聚之”,把它们聚集起来再加以消灭,就能事半功倍。当然,乌梅不能用多了,用多了反而影响肺气的宣散。一般人很难掌握这个量,所以到了后世,大家便不用乌梅了。
以上就是化痰基础方二陈汤。后世是怎么加减的呢?
有些痰是热痰。
热痰,就是黄色的痰,发黄说明有热,就像馒头蒸过火就发黄一样。那就用二陈汤化痰,再加黄芩、桑白皮、石膏以清热,这样就能化热痰。
如果是寒痰呢?
寒痰是白痰,而更稀薄一些,同时病人怕冷,这就得再二陈汤基础上,加干姜、细辛。加上这两味药,就能一边化痰,一边散寒。
如果是风痰呢?
所谓风痰,就是在吐痰的基础上,再有头晕的症状。
头晕是风邪导致的,无风不作眩,风一冲击大脑,就会造成头晕目眩。就可以再二陈汤的基础上,再加天麻,天麻又叫“定风草”,可以祛风。这样,痰小了,风没了,头就不晕了。
还有一种痰,叫做“食痰”。
食痰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些人一吃完饭就疯狂吐痰,就是因为吃饭后加重脾的负担,导致痰液加重。怎么办呢?就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一味莱菔子,莱菔子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又能除痰,一箭双雕。
最后还有一种痰,叫做“气痰”。
所谓气痰,就是痰太多了,阻在肺里,导致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就胸闷、憋喘。对这种痰,可以用二陈汤加枳壳、厚朴。这两味药,都有行气作用,可以宽胸理气,一边消痰,一边宽胸,就不会觉得那么憋喘了。
好了,以上就是二陈汤化痰的原理及各种痰的治法,大家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