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当心“静悄悄”的肺炎!犯困、不爱动、腹泻都是预警

发布时间:2025-01-08 16:38  浏览量:1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郭凤梅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冬季气温低,老年人罹患肺炎的几率陡然升高。据统计,2019年全球因下呼吸道感染死亡249万人,其中123万是70岁以上老人。近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简称《共识》),针对老年肺炎的预防方法给出了详细指导。

《共识》执笔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凤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肺炎更为特殊。一是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除呼吸道症状外,多合并有非呼吸系统症状或表现为基础疾病加重,如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乏力、谵妄、意识障碍等),并可作为首发症状。二是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易出现呼吸衰竭,并发症多,可伴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等。三是易出现后遗症,疾病后期可发生肺纤维化或钙化,导致肺功能水平进一步下降。

郭凤梅表示,老年肺炎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病理功能变化密切相关,风险随年龄增高而显著增加。此外,老年人常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情况,比如失能卧床、卧位或半卧位进食、营养不良、患有基础疾病(慢阻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糖尿病、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等)、合并使用药物(抗精神类、抗帕金森类、糖皮质激素等)、吸烟、饮酒、吞咽障碍及误吸、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留置鼻胃管等。

从发病率上看,老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我国东北、华东省份为高发地区,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每年10~12月及次年1~3月)。郭凤梅表示,前两点都是基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可能受抽样误差的影响,也可能与基础疾病差异、区域性气候差异等因素有关。秋冬季季节转换阶段,病原体比较活跃,加之温度降低引起的上呼吸道血管收缩,黏液分泌减少,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发生感染。因此,秋冬季老人更应注意预防,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老人患肺炎的重要有效举措,建议65岁以上的老年人,流感流行季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肺炎链球菌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原菌,其疫苗分为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PPV23接种间隔期至少5年;如已接种过PCV13、且免疫正常人群,至少间隔1年以上接种PPV23;对于免疫抑制人群,接种1剂PCV13,间隔8周以上再接种PPV23。新冠病毒疫苗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率、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死率,建议65岁以上人群遵循国家疫情防控指导方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戒烟限酒

吸烟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在院外感染的肺炎)风险高于未吸烟者,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相比风险增加83%,每增加10~20克酒精/天,风险增加8%。因此,老人应尽早戒烟、减少酒精摄入量。

适度运动

研究显示,长期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的老人,感染流感相关疾病的风险会有所降低,对流感或肺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也有改善。因此,建议老人即便秋冬寒冷季节也应保持运动习惯,外出做好保暖,天气太冷时可在室内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护好口腔

三餐后注意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每天清洗假牙,每年定期洗牙,有助减少口腔定植菌,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

保持卫生习惯

如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群聚集等,可以减少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住院率。

少接触病原

与罹患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密切接触,也是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老年人免疫防御机制较一般成年人更弱,建议尽可能避免与此类儿童接触。

郭凤梅提醒,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建议有吞咽障碍等危险因素的老人,一旦出现乏力、困倦、不愿活动、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非呼吸道症状,都要引起注意,及时前往医院排查相关风险。有些老人可能会选择自己吃抗生素等药物,但引起感染的有病毒、细菌,还有一些为非典型病原体等,家中常备的头孢等药物很难应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还可能延误病情导致加重。老人免疫力低,疾病进展快,如果拖到不得不去医院时,容易发展成重症,增加治疗难度,愈后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前往医院才是最好的选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