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岁+老人注意!冬季散步看似简单,这 6 个“要命”细节千万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01-25 13:11 浏览量:9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散步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日常锻炼方式,尤其在冬季,适当出门走走,晒晒太阳,似乎对身体大有裨益。然而,对于 65 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冬季散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中医王庆泽医生特别提醒,冬季散步存在一定风险,务必注意以下这 6 点,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有益健康的目的。
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这对于本身血管弹性就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无疑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而且,冬季路面可能会有结冰、积雪的情况,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下降,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倒摔伤,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另外,寒冷的空气还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65 岁以后的老人在冬季散步,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很多老人习惯天不亮就出门散步,认为清晨空气清新。但在冬季,清晨往往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外出,身体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王庆泽医生建议,最好选择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之间散步,这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能有效减少寒冷对身体的伤害。
冬季人体肌肉、关节较为僵硬,若不热身就直接散步,很容易受伤。在散步前,应进行 5 - 10 分钟的热身活动,比如活动手腕、脚踝关节,转动腰部,踢踢腿等,让身体微微发热,为接下来的散步做好准备。
衣服要选择保暖性好、透气性佳的材质,比如羽绒服、保暖内衣等,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鞋子也至关重要,要选择防滑、保暖、合脚的运动鞋或保暖棉鞋,确保行走时的安全。
控制速度和强度65 岁以后,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散步速度不宜过快,强度不宜过大。一般保持每分钟 60 - 80 步的速度较为合适,以自己感觉不疲劳、呼吸平稳为宜。如果在散步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散步,原地休息。
冬季散步时,不要大口呼吸,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建议采用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即先用鼻子吸气,使空气在鼻腔内得到预热和湿润,然后再用嘴巴呼气,这样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受到的刺激。
出门散步时,要随身携带一些必要物品,如保温杯,里面装上热水,在感到口渴或身体寒冷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温暖身体;还可以带上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以防万一。另外,最好携带手机,方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联系家人或寻求帮助。
冬季散步对于 65 岁以后的老人来说,有利有弊。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以上提到的 6 点,就能在享受散步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潜在风险。
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引起老年朋友们以及他们家人的重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身边的人有帮助,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关注中医王庆泽,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健康知识,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