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频繁抽筋需留心2种病

发布时间:2025-01-26 06:19  浏览量:19

李阿姨,65岁,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频繁抽筋,李阿姨本以为是由缺钙导致的,吃了一段时间钙片,抽筋现象仍然没有缓解,晚上睡觉也会出现抽筋现象,严重影响李阿姨睡眠质量,李阿姨深受其扰,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通过体格检查,发现李阿姨下肢肌肉僵硬,下肢温度较低,请问最近李阿姨是否存在过度运动的情况,通过了解发现李阿姨并无过度运动以及受凉,排除了一些外界刺激因素;随后为李阿姨抽血进行血生化检查,检查结果也没有低钙血症现象,排除是由缺钙导致的肌肉痉挛。

通过按压李阿姨关节及腰椎等部位,腰椎部位存在压痛感,最近一段时间,李阿姨腰部出现隐隐作痛的感觉;通过X线平片扫描发现李阿姨腰椎间盘突出,通过CT扫描发现腰椎间盘严重变形,且腰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根,肌电图检查发现下肢神经受损,这是导致下肢肌肉痉挛的重要原因,最终确诊李阿姨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肌肉痉挛。

通过会诊确定李阿姨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以对因治疗为主,然后纠正李阿姨腰椎间盘突出,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阿姨在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弯腰减少活动,通过骨盆牵引治疗纠正腰间盘突出,同时进行理疗和推拿,通过一段时间的纠正,李阿姨抽筋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通过李阿姨的病例,我们了解到抽筋不一定是由缺钙引起的,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频繁抽筋的现象,一定要留心是否是由疾病导致的,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导致抽筋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分为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

一、除了缺钙,还有这些原因也会引起抽筋?

抽筋在医学上称为肌肉痉挛,导致抽筋的原因主要分为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生理原因包括过度运动,寒冷刺激,疲劳,大量排汗等,缺钙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缺钙也属于生理因素,由缺钙导致的低钙血症也会导致肌肉痉挛,低钙血症属于病理因素。

人体中的钙离子能够降低神经兴奋性,神经能够支配周围组织或肌肉活跃,缺钙时神经兴奋,肌肉收缩活跃,长时间强直性肌肉收缩就会导致肌肉痉挛,导致我们出现抽筋现象。除了缺钙,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导致抽筋。

1.过度运动

运动前不热身就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机体乳酸堆积,乳酸是运动时葡萄糖的能量代谢产物,由于过度运动乳酸无法正常分解,大量乳酸堆积会使肌肉出现酸痛感,刺激肌肉兴奋,出现肌肉痉挛现象。

长时间锻炼同一块肌肉也会刺激肌肉兴奋,诱发肌肉痉挛,因此我们在运动时一定要热身,适度运动,运动后及时拉伸补充水分。

2.寒冷刺激

外界温度会刺激肌肉收缩,皮肤温度下降时肌肉会不自主的收缩,通过收缩来产生一定的热量维持皮肤温度,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下肌肉会持续性收缩,最终可能导致肌肉痉挛。

3.大量排汗

大量排汗会影响血容量,血液当中的水分大量减少,导致血液供应量减少,向肌肉周围血管运输的氧气减少,血液供应量减少也会影响周围皮肤温度,诱发肌肉痉挛。大量排汗会导致机体电解质紊乱,机体内的钠离子流失,电解质紊乱会刺激肌肉异常收缩,从而导致肌肉痉挛。

除了以上生理因素会导致抽筋,还有一些病理原因也会引起抽筋,例如高热,癫痫,低钙血症等,这些都会引起肌肉高反应,除此之外,老年人频繁抽筋,需要留心2种疾病。

二、提醒:老年人频繁抽筋需留心2种病!

老年人因为机体衰退比青壮年人群更易抽筋,随着机体的衰老肌肉也会逐渐衰弱,肌肉衰弱更易导致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发生,大多数抽筋都是自然生理现象,但频繁抽筋可能是有疾病导致的,尤其是老年人频繁抽筋,发生这2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第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

发生周围血管性疾病很有可能会导致下肢动脉闭塞,或下肢动脉血流动力较差,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变差。正常的血液循环能够保证体温正常,如果机体血液循环出现了异常,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机体皮肤温度下降,尤其是远心端肢体,四肢都属于远心端,本身远心端肢体相较于近心端组织血流动力较差,加之远心端肢体发生血管疾病,这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

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会导致下肢皮肤温度变低,温度变低会影响肌肉收缩,长时间低温影响致肌肉僵硬,当下肢活动时肌肉容易发生损伤,出现肌肉痉挛现象。

下肢动脉闭塞会导致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受损,时间长了还会影响下肢皮肤,导致下肢皮肤或肌肉出现坏死,早期下肢动脉闭塞会导致肌肉收缩舒张功能紊乱,诱发肌肉不自主痉挛。下肢动脉闭塞还会影响下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后会处于兴奋状态,神经系统会支配下肢肌肉兴奋,肌肉收缩舒张加快,诱发肌肉强直性收缩,最终导致抽筋。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血管弹性下降,患周围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另外一些原发性疾病也会诱发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如高血脂,高血糖等,部分老年人还患有原发疾病,发生周围血管性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老年人频繁抽筋,一定要留心是否是由周围血管性疾病导致的。

第二种: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会出现生理性退化现象,加之长时间劳作,部分老年人会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腰椎间盘变性,腰椎部分的骨质会遭到纤维化破坏,导致腰椎部分的髓核突出,腰间盘突出会压迫周围神经根,刺激机体出现腰痛以及其他并发症状。

由于腰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神经受损后会导致神经周围组织出现感官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以及下肢麻木感,神经损伤也会刺激肌肉强直性收缩,增加肌肉痉挛风险,因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会频繁抽筋。

上面提到的李阿姨频繁抽筋,本来以为是缺钙导致的,但是通过补钙频繁抽筋的现象仍然存在,且李阿姨抽筋频率越来越高,晚上也会出现抽筋的情况,严重影响李阿姨的生活质量,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通过矫正后抽筋现象得到了缓解,如果像李阿姨一样既不缺钙又没有受到外界刺激,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

如果不是由疾病引起的抽筋,我们只需要对因调理纠正即可,有疾病引起的抽筋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应对抽筋。

三、怎样应对抽筋?

1)由生理因素导致的抽筋,可以通过按摩,冷敷或热敷拉伸等方法都能有效缓解。

我们通过反方向牵引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痉挛的肌肉,例如出现小腿腓肠肌痉挛时,我们可以缓慢坐起来伸直足背,起到拉伸小腿腓肠肌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剧烈运动,掌握运动强度,降低损伤风险。

由缺钙导致的抽筋要及时补钙,可以通过食补,也可以通过药补,日常生活中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生长发育期的人群可以适量补充钙片,服用钙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肌肉痉挛。

2)由病理因素导致抽筋要及时治疗原发疾病,通过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癫痫,高热,下肢动脉闭塞,腰间盘突出都会导致肌肉痉挛,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且预防肌肉痉挛症状发生,上面提到的李阿姨通过治疗腰间盘突出,有效缓解了抽筋现象。

3)及时预防抽筋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饮食以及运动提高肌肉耐疲劳性以及耐寒性,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选择多元化的运动方式,除此之外,日常还需避免疲劳,注意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增强机体营养。

晚上睡觉腿抽筋可能是由缺钙导致的,除了缺钙会导致抽筋,过度运动,寒冷刺激等都会导致抽筋。部分疾病也会引起抽筋现象,高热,癫痫,低钾血症等疾病,另外提醒大家,老年人频繁抽筋,需留心周围血管性疾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面提到的李阿姨频繁抽筋,起初以为是缺钙导致的,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通过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有效缓解了抽筋症状,像李阿姨一样频繁抽筋的老年人,应格外留心这2种疾病。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