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代写回忆录,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发布时间:2025-03-11 21:11 浏览量:14
“银发力量”,这是上海《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银发”借指老年人,“银发力量”指老年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流行语条目中,编辑部写道,“银发”族词语不断发展壮大,如“银发浪潮”“银发市场”“银发经济”等。
《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的“2024十大流行语”,“银发力量”位列其中。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上海则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记者发现,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正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成为垂直分类的热搜。在上海部分社区,出现了教老年人写回忆录的培训项目。
为老年人写回忆录,真的是“银发经济”蓝海中的一门“好生意”吗?
普通人也值得书写
并非只有创造了一番事业的人才值得书写,普通人的精神品质也值得在时代中留下印记。
不少年轻人主动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写手,希望为长辈留下一些回忆——一份回忆录,成为“尽一点孝心”的方式。
生活在浙江温州的汤小白成为自由撰稿人的8年间,已经写作了近70本回忆录,他感受到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每次我去采访老人,他们讲着讲着就哭了,情绪很容易波动。很多老人的故事其实很丰富,但很少有人陪他们聊天。他们心里是有这样的需求在的,但孩子不主动和他们沟通,这个想法就在心里埋没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主动和家里的老人沟通,这个事才能成。”
汤小白以“只有初中学历却月入5万的自由撰稿人”为身份标签,置顶了“帮老年人代写回忆录,年收入15万以上”,这条分享帖获得近万点赞,七百多条评论。
“八九年前,我还在东莞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学历不高,只能做体力活,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看不到发展前景。于是决定练习写作,后来还开了淘宝写作店铺,代写主持稿、演讲稿、人物故事与商业软文。”汤小白告诉记者,刚开始入行写作时,将近一年没有收入,后来“选对了正确的写作类型”——商业文案和为老人写回忆录。
在11月的一条笔记中,汤小白分享了前一个月的营收,“10月接了两本回忆录,合作总金额为4.1万元,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
“找我写传记和回忆录的客户大部分是小老板、退休干部这类人,在整个社会层面或许不算很有名,但在他们家族,都是了不起的人。”汤小白认为,比起写作技巧、文笔,“找到这类客户才更重要”。
AI写回忆录,可行吗?
相比收费数万元的人工代写回忆录服务,AI的兴起,让写作门槛变得更低。采用AI工具,能让更多人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录吗?
一位从业者告诉记者,AI写作回忆录往往只需数千至1万元出头,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撰写。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多种AI编写软件,使用者只需戴上耳机回答问题,AI会根据使用者回答中的关键词调整提问,从用户提供的照片、文字和其他资料中提取信息。完成资料收集后,就进入了AI写作阶段,之后,通过人工编辑进行校稿审核,审核通过后,用户可以查看,并继续使用AI修改章节内容。“回忆录的精髓在于经历的记述。AI已经学习了很多人物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式,只要信息足够真实,它自然能够生成不错的文章。”一位使用了AI写作平台的用户反馈道。
更多写作者对AI的介入表示怀疑。汤小白尝试了AI生成文字后选择放弃,“虽然有时候AI可以提供给你一个写作框架或比较华丽的措辞,但真正的核心——故事的构思和结构还是要靠自己去创作。AI只能是辅助手段,我不太愿意用。”
明微所在的团队开发了自己的AI写作平台,每个月可以量产4至5篇人物传记,不过明微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那样的文章虽然第一眼看着不错,但你看第二遍的时候就根本不想看了。因为它没有情感,没有人的影子,就是资料的堆叠。”她也担心,当老人叙述时情绪激动或跑题时,AI是否有能力安抚老人的情绪,把叙述逻辑重新拉回正轨?
“回忆录和传记不同于别的文体,它是一个家族的生命故事,需要叙述者情感的注入,更需要写作者精神的投入。”多位代写回忆录的写作者告诉记者,回忆录固然具有传承意义,但在文字成品之外,晚辈、写作者与老人闲聊时提供的情绪陪伴,或许才是银发群体更加需要的。“在这份陪伴的记忆上,AI大概无法替代人类。”
比起“生意”,更是“疗愈”
代写回忆录,由于价格和内容标准不清晰,同时周期难以把控,从商业逻辑上说,远未成为一门“好生意”。
对老年人来说,写一本回忆录,价值或许不仅来自最终的文稿,更来自撰写过程得到的耐心倾听,甚至,老年人如果能够自己加入写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今年11月,配音演员童自荣出版了带有自传性质的新书《八十而已》。在思南文学之家举办的分享会上,记者听到了童自荣分享这本书的缘起。“年初我生了一场莫名其妙的病,成天昏昏沉沉,像植物人一般,有时还会呆呆地想,张国荣从这么高的楼飞下来,如此潇洒——”童自荣对读者如实坦白,“足有半年时间是这样的状态。女儿突发奇想,‘一起来弄本书’,或许对病情有帮助。半年之后,书写出来了,我渐渐恢复了。我要谢谢我的女儿。”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的研究提到,“人生回顾法”是一种重要的老年人心理治疗方法,实施“人生回顾干预”的老人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能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感。
写回忆录或出于回忆录的目的,向他人回忆人生,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生回顾法”的实操。“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曾是文学青年的三舅姥爷正在写家族史。他是60后,现在当保安。后来逐渐出现秀英奶奶、姜淑梅这样的写作者,她们的知识积累可能还不如我的三舅姥爷,是从学写字开始学写作。”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博士信世杰说,“三舅姥爷”们带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如何整合、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也是梳理的过程,带有自我纾解的功能。
注册在长宁区的民非公益组织“福智公益”从去年起开展“长者陪伴”系列活动——“人生回忆录”项目,强调“叙事疗愈的力量”。活动介绍中表示“通过6周的创意书写,创造喜悦、充实的老年生活,成年子女也有机会通过自传理解父母的生命历程,增加彼此对话,从而相互理解,促进家庭和谐”。这一活动5月首次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此后多次在仙霞路“邻光MIX”定期举办。记者注意到,授课老师有多年应用心理学背景,课程内容不限于写作,还包括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回顾人生。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会更倾向于关注长者们的喜好,对他们不愿意分享的内容,不去涉及。陪老人写回忆录,需要耐心、细心和尊重,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记录下老人宝贵的回忆,也可以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被珍视和尊重。”主办方如此表示。在12月4日举办的今年最后一期“人生回忆录”活动中,一位老人分享道,“在写作中,原来我一直认为我写不出那些渐行渐远、尘封已久的往事,没想到真动起笔来,那些往事如沉船浮起,里面每一个房间、每一个物件,都清晰起来,我竟可以记起那么多细枝末节。”
(转自网络,仅供交流,侵删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