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早有预兆!早期痴呆的10个症状,请为家人转存

发布时间:2025-03-14 12:00  浏览量:7

在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老年痴呆” 问题如同笼罩在老年人健康上空的阴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命质量与寿命。在形形色色的痴呆病症里,阿尔茨海默症最为常见。这种可怕的疾病宛如记忆的 “窃贼”,一点点剥夺患者的记忆力与思维能力,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当下至少有 5000 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计到 2050 年,这一疾病的患病人数将飙升至 1.52 亿之多!单说我国,60 岁以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数量就高达 1000 万!这一个个数字,无疑在警示着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关注刻不容缓。

今天这篇科普,就为大家详细剖析阿尔茨海默氏症在早期和晚期的各种迹象。这些宝贵的信息,能助力个人、家庭以及护理人员敏锐识别疾病的警告信号,从而及时寻求医疗干预。

揪出早期阿尔茨海默氏症的 “小尾巴”

说起阿尔茨海默氏症,尽早识别早期迹象,对及时干预、有效管理病情起着决定性作用。拉什大学医学中心老年科医生 Magdalena Bednarczyk 博士强调:“要是某些现象频繁出现,还伴随着个人功能能力的改变,那很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发出的重要预警。来找我做评估的患者,大多是因为家人、朋友察觉到了他们身上不寻常、令人担忧的行为,而且不单单是记忆方面的问题。”

根据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的指南,一旦在自己或亲人身上发现下面这些早期预警信号,尤其是多个症状同时存在时,一定要赶紧就医,排查潜在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记忆力 “开小差”: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指出,记忆问题往往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首发迹象之一。早期阶段,最常见的便是短期记忆出现障碍。不过,并非所有短期记忆不好都意味着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一些正常的记忆波动,以及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记忆小失误,比如几分钟后就能想起刚刚忘掉的事儿,这些都属于正常范畴,并非痴呆症的前兆。但要是经常忘事,且遗忘情况越来越严重,就得格外留意了。

解决问题 “卡壳”:阿尔茨海默氏症会悄悄影响一个人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本简单的事儿,像照着食谱做饭、支付账单,如果突然变得棘手起来,那可就得警惕痴呆症风险了。曾经熟练的日常事务,如今频繁出错或难以完成,这可能就是疾病在作祟。

时间和地点 “迷路”:早期患者常常记不清日期、季节,对时间的流逝也没什么概念。出门在外,可能搞不清自己身处何方,甚至忘了是怎么到那儿的。比如,大白天在熟悉的小区里徘徊,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又或者反复询问今天是几号、现在是什么季节。

视觉和空间感知 “失灵”:阿尔茨海默氏症会对视觉感知下手,让人难以准确判断距离,区分颜色、对比度也变得困难。这就导致阅读、开车,或是在熟悉的环境里活动时,频频出现问题。例如,倒杯水都可能洒出来,因为判断不好杯子和水流的位置关系;过马路时,无法准确判断车辆与自己的距离。

判断力 “掉线”:患者的判断力、决策能力会发生明显变化。经济上可能做出糟糕的选择,比如随意给陌生人转账;个人卫生方面也开始忽视,不按时洗澡、不打理头发;对外在形象的关注度大幅降低,以前注重穿着整洁,现在却变得邋里邋遢。

社交活动 “隐身”:患病后,患者的社交行为会出现显著变化。他们可能渐渐对社交活动、曾经热爱的爱好失去兴趣,不再积极参与朋友聚会、下棋、跳舞等活动,也不愿与人交流,变得越来越孤僻。

情绪和个性 “变脸”:阿尔茨海默氏症容易引发情绪和个性的大转变,患者可能动不动就发脾气、焦虑不安,或是陷入抑郁情绪。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心烦意乱,对周围人充满怀疑,情绪波动十分频繁。原本性格温和的老人,可能变得暴躁易怒;开朗乐观的人,也会整日愁眉不展。

言语和写作 “卡壳”: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专注对话,对患者而言成了难事。他们常常想不起合适的词语,说话颠三倒四,难以有条理地表达;写作时,也可能出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增多的情况,连简单的便签都写不清楚。

精神 “迷迷糊糊”:困惑、迷失方向在患者身上很常见,特别是处于不熟悉、复杂环境中时。他们可能突然忘记自己在哪儿,今天是星期几,甚至对身边熟悉物品的用途也一脸茫然。比如,在商场里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要做什么。

攻击性和躁动 “上身”:部分情况下,阿尔茨海默氏症会让患者攻击性变强,变得躁动不安、容易发怒。这不仅让患者自身难受,也给照顾他们的人带来极大困扰,面对患者的情绪爆发,需要给予更多耐心与理解。

认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症状表现

当亲人因阿尔茨海默氏症健康状况恶化,对整个家庭来说,这是一段充满情感煎熬的艰难旅程。随着病情从早期逐步发展,症状愈发明显,也越发需要家人给予更多支持,寻求专业护理的帮助。

依据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指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氏症有以下这些典型迹象:

记忆力 “雪崩”:记忆力丧失愈发严重,不仅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儿,就连自己过往重要的人生经历,甚至对身边亲近的家人、朋友,都开始认不出来。过去能清晰回忆的童年趣事、重要节日,如今都在记忆中模糊消失。

沟通 “鸿沟” 加深:表达想法、理解他人话语变得难上加难。患者很难找到合适词汇,无法专注于谈话内容,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难以进行连贯表达。简单的日常交流,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吃力、困惑。

深度 “迷路” 状态:中重度患者的混乱、迷失方向感加剧。哪怕身处自己生活多年的家中,或是熟悉的社区,也可能完全认不出来,像置身陌生之地,不知该何去何从。

日常任务 “举步维艰”:穿衣、洗澡、整理个人仪容等日常基本事务,对患者而言成了巨大挑战。他们可能连衣服的正反、上下都分不清,洗澡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洗浴用品,需要他人协助、监督,才能安全完成这些活动。

行为和情绪 “风暴”:行为和情绪变化愈发显著。焦虑、不安、攻击性、冷漠等情绪交替出现,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晚上不睡觉,到处走动。原本安静的老人,可能会突然变得吵闹,或是整天沉默不语,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幻觉和妄想 “捣乱”:部分晚期患者会出现幻觉,仿佛看到、听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或是产生毫无根据的信念、怀疑,坚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比如,声称看到房间里有陌生人,或是觉得家人要害自己。

体重和健康 “滑坡”: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莫名体重减轻,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吃饭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协调能力变差,行动迟缓,容易摔倒。

亲人 “陌生化”:病情严重时,患者完全无法认出自己的至亲好友,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已变得陌生。这对患者和亲人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自我护理 “无力”: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行动起居,都得依赖他人帮忙。曾经独立生活的他们,如今事事都需要别人操心、照料。

认知功能 “坍塌”:认知衰退极为明显,记忆力、注意力、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能力等多个思维领域,都受到严重影响。曾经擅长的下棋、打牌等智力活动,如今完全无法参与,连简单的数字计算都变得异常困难。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