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实录:年轻人担任部门负责人是晋升四级主任科员的捷径吗

发布时间:2025-03-23 10:01  浏览量:5

在干部年轻化的当下,许多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走上了部门负责人岗位,虽然他们在基层大舞台上得到了锻炼,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绝大部分年轻干部仍难以触摸副科级岗位。不过,令这些年轻干部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在工作上的付出,并未让他们在职级晋升中抢占先机,四级主任科员的职级仍需要结合干部资历,综合评判。

此现象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老同志们认为排资论辈是对老同志早期艰苦奋斗的肯定,面对有限的名额,应让老同志优先晋级;但年轻干部则认为,职级晋升主要是激励干部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应以工作成效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一时之间让人难以抉择。

老同志们认为,早期现代化建设还未取得成效,工作并不比现在轻松,且经济待遇较低,全凭满腔热血推动工作;虽然现在科技迭代进步,需要年轻干部顶上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中老年同志早期在工作中的奉献。

不少老同志回忆起年轻时的工作仍热血澎湃,那时党号召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走好群众路线,他们便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驶过泥泞的山路,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作;那时写材料没有电脑、网络搜索,他们便一边拿着公文写作书籍,一边对照着工作要求,在本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那时工资水平低,他们便制作小账本,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有时群众遇到困难了,还会从“小金库”中“慷慨解囊”。与早期相比,现在的年轻干部下乡有公车,写作有电脑,工资待遇也好了很多,“简直不要太幸福”,且由于年轻,拥有更多机会,晋升职级更应该将资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年轻干部则认为,眼下正处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作任务艰巨,且年轻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后身上的担子重,精神压力大,需要一定的激励方能保持工作积极性

干部年轻化下,许多年轻干部担任了部门负责人一职,由于层层加码和过度问责原因,基层年轻干部精神压力巨大,从而出现了过度留痕的工作情况,若是缺乏合理的向上激励机制,有可能会降低年轻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让担任部门负责人的年轻干部优先晋升职级,既符合上级部门推行职级并行制度的初衷,以工作为导向,让干部们竞标争先、崇尚实干,让躺平式干部干起来,让关系式干部动起来,给年轻干部们一个希望,还广大群众一个未来。

单位的小刘已经担任了五年的部门负责人,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是每年的职级晋升都与他擦肩而过,要么是让他理解奉献多年的老同志,要么是同事有特殊、领导另有安排,要以大局为重。五年只有付出和压力,没有相应待遇的部门负责人工作经历让小刘异常疲惫,时常感到无奈。

当工作质量不再是干部进步的重要衡量指标,领导又怎能将阻止干部的工作热情消退呢?

当前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干是主旋律,在四级主任科员的职级晋升中,笔者认为实干型干部应劳有所得,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排除中老年干部。

许多中老年干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战能力,干部年轻化不应成为他们必须一刀切退出工作舞台的理由,要结合工作能力综合考量,让“干部年轻化”和“传帮带”相辅相成,让有能力的中老年干部继续发挥余热,方能让四级主任科员的职级晋升显得实至名归,让单位既充满人性化的温情,又能激励干部们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为民造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