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少碰玉米?医生告诫:上了年纪,这样吃玉米等于“服毒”

发布时间:2025-03-26 15:10  浏览量: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一上了年纪,什么都得格外留心,特别是嘴里的那一口。

不少老人家总觉得玉米是个好东西,说它是粗粮,吃了能刮油、通便、对血管好,平时蒸两个玉米当主食的、拿玉米糊糊当早餐的,甚至有人三餐都离不开它。

但这玉米真就这么“百利无一害”吗?

很多人上了年纪,总觉得自己消化不好,就开始追着吃玉米,想着它是粗粮嘛,能帮着通便、清肠道,还能顺便降个脂控个糖,听着全是好处。

可问题就出在“吃多”上。你说吃一小根尝个鲜,那当然没事,但真有不少老人,一顿下来吃个两三根,配上点玉米糊、玉米饼,嘴里清淡,心里舒坦,却不知道,肠子可苦了。

玉米再怎么说,它也是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玩意儿啊,肠子处理起来可不轻松,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肠壁本身的蠕动能力就跟年轻时候比弱了不少,肌肉张力也下降了。

年轻时候吃玉米,肠道一阵蠕动就排出去,可年纪一大,动力不足,玉米里的纤维就容易堆在那,消化不掉、排不出去,反而造成了“便秘型积食”。

有个病人是退休前在学校当老师的,讲课讲了大半辈子,人倒是瘦,但有个习惯——晚饭喜欢啃两根糯玉米,说吃得清爽,对血糖也好。

后来常觉得肚子鼓胀、排便困难,一检查,是慢性结肠扩张,还伴随肠胀气,结果每天晚上都得靠走半小时帮助排便。

医生让他减掉玉米,他才发现,原来这“健康食物”是逼得自己肠道天天在加班。

不少老人听说玉米是粗粮,就觉得它比米饭白面更健康,特别是水果玉米、糯玉米这种,甜滋滋、软糯糯的,牙口不好的也能吃。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甜口的玉米,升糖速度快得很,吃一根,血糖就能像坐电梯一样往上冲。

说个真实例子,有个病人是退休司机,血糖控制一直挺平稳。那天逛早市买了几根水果玉米,说尝尝新鲜,结果当天晚上饭后血糖飙到15,吓得家人赶紧送去医院。

他当时很纳闷:“我就吃了两根玉米,也没吃别的甜食。”可检查下来,医生说了,水果玉米本身就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和蔗糖,一次吃两根,相当于吃了一碗多的米饭,还比米饭升糖快。

有些人觉得玉米是粗粮,就忘了它其实也属于碳水化合物。

而水果玉米这类“软化处理”的玉米,尤其是经过蒸煮之后,淀粉结构已经被破坏,变成更容易被吸收的“糊化淀粉”,这类东西,吃进肚子里根本不用多长时间,血糖马上上升。

尤其是老年人,胰岛素分泌能力本就下降了,吃了还喜欢坐着不动,血糖升高的时间还会延长,结果就陷入了一个“吃得健康、血糖却不稳”的怪圈里。

根据一项统计,不同品种玉米的GI值(升糖指数)差别很大,水果玉米可以高达70以上,跟白米饭几乎一个级别,而糯玉米则略低一些,但因为它糯,消化快,也容易升糖。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退,本身就容易出现“糖滞留”,也就是说血糖升得快,降得慢,这时候再吃点高GI玉米,真的是雪上加霜。

你可能压根想不到,玉米吃多了,居然还和胆结石有关系。我们总以为胆结石和吃油多、胆固醇高有关,怎么就扯上这看起来“清清爽爽”的玉米了呢?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胆汁的分泌和肠道活动有紧密关系。正常来说,吃进含脂肪的食物,胆囊才会有动力把胆汁释放出来,帮助消化脂类;

可老年人往往一边怕胆固醇高,一边又偏爱清淡,天天啃玉米、喝粥、吃菜,脂肪摄入量低得吓人。胆汁“没活干”,久而久之就会沉淀形成结晶,变成胆泥,最后变成胆结石。

有个病人是退休社区医生,饮食一向以“清淡健康”自诩,每天早上一根水果玉米配豆浆,中午米饭加蔬菜,晚上粥配点凉拌菜。

几个月后,开始右上腹隐痛,检查发现胆囊里有两颗结石,不大但已经卡在出口了,差点引起胆囊炎。

医生分析她的饮食结构,发现脂肪摄入严重不足,每天几乎没吃动物性食物,胆汁长期“憋着”,自然出问题。

胆汁是一种需要不断排出循环的液体,它在肝里生成,在胆囊里储存,如果不排出去,就像池塘水不流动一样,容易积出东西。

而吃玉米太多、吃油太少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本身肠道排空慢,胆囊收缩弱,胆汁越积越厚,结石也就慢慢长出来了。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玉米里也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听着像是玄学,但这个东西对老年人影响非常大。

玉米皮里有较高含量的植酸、草酸、单宁,这些成分能干扰人体对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年轻人代谢快,吃点没什么大问题,但老年人本身钙吸收就差,还老掉牙、骨头脆,再被这点“抗营养成分”一挡,营养缺失就更严重了。

有个退休的快递员,年轻时候风里来雨里去,身体一直不错,但最近查出骨密度降低严重,一问饮食,每天离不开玉米糊糊,还常喝些玉米汁代替水。

他说自己吃玉米是为了防便秘和控体重,可骨头却一天比一天松,一磕就青一块紫一块。医生提醒他,长期高比例摄入玉米会影响钙吸收,他才后知后觉。

不少研究都提到,植酸能和矿物质结合成不溶性的盐类,直接影响吸收率,尤其是钙和铁,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和骨质疏松的常见发病基础之一就是膳食中这类抗营养因子比例高。

很多人以为“粗粮越多越好”,其实是个误区,营养吸收也是门学问,吃进去的,不代表就吸收了。

你说吃玉米有没有好处?当然有。但凡事都怕过头,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能扛事儿”了。

把玉米当补药、一顿吃三根、天天当饭吃、一口油都不碰,这些看似健康的生活习惯,其实就像是慢慢往身体里加负担。

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一种食物“扛大旗”,而是整体饮食的平衡和合理。玉米能吃,但不能靠它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健康饮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建.安全健康“啃”玉米[N].中国消费者报,2023-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