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早信号不是忘事!医生:频繁出现这6异常,大脑已病变?
发布时间:2025-03-29 07:49 浏览量:2
提到老年痴呆,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健忘、记不住事。但实际上,遗忘并非老年痴呆最早出现的信号。很多患者在病症早期,往往是在性格、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展现出一些较为微妙的变化。可惜的是,这些变化常常被家人忽视,等到老人真的开始频繁忘事,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要是你身边的长辈近来频繁做出一些反常举动,像是脾气突然变得暴躁、对人变得冷漠,又或是突然不会使用以前用得很顺手的物品,那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讲老年痴呆的一些早期异常表现。
## 性格突变,情绪如过山车
曾经性格温和、脾气温顺的老人,要是突然变得暴躁易怒,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这很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早期的典型表现之一。医学研究显示,大约有60%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状况(参考《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第54卷第3期)。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病例。我曾经接诊过一位67岁的退休教师,据他家人描述,这半年来,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跟老伴吵架,甚至还会摔东西。要知道,以前的他可是非常有耐心,性格十分温和的。后来,他开始无端怀疑家人偷拿他的东西,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让进家门。家人一开始只当是老人上了年纪,脾气变得古怪,直到有一次,他连自家的家门密码都输错了,家人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所以,如果家里老人的性格和情绪突然出现这种大幅度的转变,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 社交“退群”,沉默寡言成常态
原本性格开朗、特别爱聊天,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活动的老人,要是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聚会没了兴趣,也不愿意和朋友交流沟通,这可不一定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很有可能是大脑执行功能下降发出的信号。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常常会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他们对曾经热爱的活动渐渐失去热情,甚至对亲近的家人也变得冷淡起来(参考《中国全科医学》,2023年第26卷第9期)。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和社交能力的前额叶皮层,出现了退化。
那该怎么区分老人是单纯的情绪低落,还是大脑病变导致的呢?一般来说,如果是情绪低落,往往是由某件具体的事情引发的,比如生病不舒服、家里发生矛盾,或者近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等,这种情况通常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好转。但要是大脑病变引起的,就没有明显的诱发原因,而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老人会对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要是发现老人有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关注。
## 判断力“掉线”,频频落入骗局
以前过日子精打细算、十分精明的老人,要是突然变得花钱大手大脚,甚至频繁掉进骗子设的陷阱,这极有可能是大脑额叶功能下降的信号。我有一位80岁的病人,退休前可是银行职员,理财能力相当强。但在最近这一年里,他却开始频繁参与各种所谓的“投资”,不仅买了大量价格虚高的保健品,还把自己的积蓄拿去投资一些明显不靠谱的虚假理财产品。等到家人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被骗走了十几万元。后来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大脑前额叶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萎缩,认知功能下降,直接导致了他判断力变差。
为了避免老人遭遇这种情况,家人平时一定要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定期和老人聊聊日常,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异常,避免老人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另外,建议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去做一次认知功能评估,以便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老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家人多用心留意。
## 熟悉之事变“难题”
要是老人突然不会使用自己用了很久的手机,做饭的时候忘记一些关键步骤,甚至连穿衣服这么日常的事情,顺序都能搞混,那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大脑执行功能受损的表现。医学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习惯性动作障碍”,原本非常熟悉的事情,突然就变得陌生起来(参考《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第41卷第5期)。
具体来说,像是突然不会操作遥控器、手机、微波炉等常用电器;做饭时忘记放盐,或者把米放进锅里,却忘了加水这种事;穿衣服的时候,把裤子穿在外面,或者左右脚的鞋子穿反等情况,都可能是大脑病变的早期迹象。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老人的这些行为细节,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
## 睡眠“乱套”,昼夜颠倒扰人
很多老年人睡眠质量确实会不如从前,但要是长期出现昼夜颠倒,晚上精神得很,白天却昏昏欲睡,还频繁做噩梦、夜间异常兴奋等情况,那可就要小心大脑退行性病变了。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松果体功能会出现异常,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进而严重影响睡眠节律(参考《中国老年医学会》,2020版《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老人在白天可以适量进行一些运动,像是散散步、打打太极,但要注意午睡时间别过长。晚上呢,尽量减少蓝光刺激,少看手机、电视。最好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都在差不多的时间上床睡觉、起床,这样有助于调整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规律的睡眠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家人可以帮助老人一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嗅觉味觉“失灵”
科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前5 - 10年,就可能出现嗅觉和味觉功能下降的情况(参考《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第54卷第3期)。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跟我讲,家里老人以前特别喜欢吃辣,口味偏重,但最近却总说饭菜没味道,甚至连肉和鱼的味道都分不清了,后来还经常忘记吃饭。家人带着老人来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老人的嗅觉神经已经受损,最终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大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帮老人自测一下。比如观察老人是不是经常闻不到熟悉的花香、食物的香味;是不是觉得以前爱吃的食物,现在吃起来没什么味道;是不是做菜的时候,会放过量的盐或糖。要是老人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带老人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嗅觉和味觉的变化,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信号,千万别忽视。
老年痴呆并非“老了就必然会得”,它其实是可以预防和延缓的。如果发现家中老人出现了上述这些异常情况,千万不要当成是正常的衰老现象而忽视,一定要尽早就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老人最好的关爱和保护。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家中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让老人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