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老年痴呆最早信号,不是忘事!而是频繁出现这4异常!

发布时间:2025-04-03 16:21  浏览量:4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一提起老年痴呆,第一反应就是“忘事”,这几年钥匙落哪、菜买了几样、孙子的名字喊不全,就觉得是不是痴呆要来了。

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忘性大这事儿,有时候不过是年纪上来了、大脑疲劳了,并不一定就是病。

老年痴呆真正早期的“苗头”,往往不是记性出了问题,而是从一些别人看不太出来的地方开始“冒头”。

有人说,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有没有办法早点觉察?这就得说到一个关键:如果你等到开始频繁忘事,那其实已经不是最早的阶段了。

真正让人警惕的,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经常重复出现的小毛病,比如说话不连贯、路线常迷糊、情绪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干活手脚乱了套……这些都是比“忘事”更早出现在大脑退化过程中的信号。

大脑出问题,不是一下子全忘,而是“慢慢垮”,而它的垮塌,往往是从一些不被重视的行为和情绪细节里头悄悄开始的。

很多人误以为认知问题就是“忘事儿”,其实真正的认知功能出问题,是“理解”、“判断”、“执行”这几个步骤开始出现卡顿。

最早的时候,你并不会发现自己健忘,而是常常觉得脑子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原本干顺手的事情,突然得停下来想一想,甚至一件小事得做三回才弄明白。

认知能力是个综合活儿,靠的是大脑多个区域的协同工作,最常见的变化是“事情做一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比如你要换床单,床单拿在手里,铺到一半突然忘了是要先掀被子还是先折角。

这不是记忆的问题,而是“操作顺序”的识别能力在退化。这种表现被医学上称为“执行功能障碍”,很多时候比记忆力下降更早出现。

一位做过多年会计工作的老人,在一次家庭聚餐准备中突然不会切菜,拿着刀迟疑几分钟,平时很简单的动作全乱了。

认知衰退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下子让你丧失能力,而是像蚂蚁啃树一样,一点点把你熟悉的生活方式啃出漏洞。

做饭、洗衣、收拾房间这些本来自动化的动作,开始一件事做不成,换一件事也跟着失败,大脑运转就像断断续续的收音机,信号越来越差。

有的人会说,老了看东西糊,是眼睛的问题。可要是连房间的门口都找不准、把杯子放到空中而不是桌面,那就不是眼睛的问题了,而是“视空间障碍”。

这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痴呆早期表现,很多人误以为是视觉问题,实则是大脑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出了差错。

这个功能主要靠的是大脑的顶叶皮层,它负责帮你判断“我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我在什么方向上移动”、“我该往哪转弯”。

所以一旦这块出了问题,你就可能走错门、把牙刷伸进马桶、进厨房找洗脸盆……这类错误乍一看是粗心,其实背后是“空间定位能力”在一点点退化。

有位退休教师,刚开始总在家里走错房间,出门回家时总找不到电梯,后来确诊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视空间功能退化不影响看清,但会影响“看懂”。你看得见杯子,却摸不到杯子;你知道客厅在哪,却总拐错方向。

这种失误一多,不仅容易跌倒,更容易迷路。人在熟悉的空间里突然丧失方向感,是一个极早期、极容易被忽视但极危险的信号。

语言表达障碍

说话磕磕巴巴这件事,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是老了反应慢,或者是没休息好。

但要是真到了想说一个很普通的词,说半天憋不出来,或者说着说着词就乱了套,那就要警惕大脑的语言处理系统出了问题。

语言是个复杂工程,从想到一个意思、找到词、组织句子、控制发音,这四五个步骤都得流畅配合。

一旦大脑的语言区出现退化,你就会发现,说话越来越不顺,不是不知道说什么,而是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东西自己听着都别扭。

典型的表现就是“替代词”增多,说“那个、这个”代替所有名词,说“吃饭”成了“坐那做饭”之类的混乱句子。

有位退休文书工作人员,开始时常说“你把那个放那地方”,具体是什么东西、什么地方都讲不清,家人开始注意到她语言表达变差。

语言障碍不会一开始就让人哑口无言,而是从“精确表达”开始崩塌,说话变模糊、逻辑混乱、词不达意。

而语言本来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一旦它开始出问题,就说明大脑的皮层区域已经开始失控。很多人以为是“说得少”导致口才退化,其实是神经元的退行性损伤在“卡壳”。

性格或情绪突变

很多家属一开始没觉得老人得了病,只是觉得“脾气变怪了”。以前温和的突然变得易怒暴躁,以前开朗的突然一天到晚情绪低落、阴阳怪气。

其实这种变化很大可能不是性格问题,而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前兆。

大脑额叶皮层掌管着人的“自我控制”,当这一块神经功能下降后,人的“情绪刹车”就会失效。就像一辆车还在发动,但刹车系统慢慢没反应了,想停停不住,想转转不了。

于是就出现情绪忽然爆发、大哭大笑、胡思乱想,甚至妄想型的症状都可能冒头。

一位退休国企职员,原本乐观开朗,退休后半年突然变得极度敏感,家人一多说话就哭,医生诊断为额颞叶功能受损。

情绪突变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常被误以为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神经问题。这种症状往往先于记忆力问题出现,可能连认知功能都还好,但情绪控制已经出了状况。

这其实是大脑内部调控能力失衡的一个重要信号,不是心理状态出了问题,而是大脑本身在退步。

这些行为,看起来琐碎、不严重、不致命,但就是因为它们隐蔽,才最容易被忽略,而往往真正能拯救一个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就是能在这类早期信号刚刚露头时,被看到、被重视、被干预。

因为一旦拖到真正“忘人忘事”的时候,很多神经功能已经不可逆。

只要大脑还活着,它就还值得被保护。别怕早发现,怕的是等得太晚连发现的机会都没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痴呆征兆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