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若经常散散步,不出半年,或有4改变
发布时间:2025-04-04 10:43 浏览量:6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作为一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其中老年痴呆患者尤为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听到,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忘事、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照顾自己。这种病症往往让家庭成员感到无助。
作为医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这些患者减缓病情发展,甚至能够改善某些症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散步,或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你也许会疑问,散步真能对老年痴呆患者起到什么作用吗?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适度的运动,尤其是散步,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我得先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事:老年痴呆的一个前兆,不一定是忘事,有时候是“闻不出味道”。我还真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60多岁,刚来的时候说自己老觉得饭菜没味,什么都吃不出香味了。
家里人以为是味觉的问题,结果我一查,不是舌头出了问题,是鼻子“反应迟钝”了。做了嗅觉测试之后,还真是严重减退。那时候他认知还算清晰,但不到一年,开始频繁走错门、忘记亲戚名字,一步步走进老年痴呆的轨道。
后来在家属坚持下,他开始每天早晚各散步一次,不跑不跳,就慢悠悠地走。三个月后复查,他自己都说:“感觉饭菜又香了。”
当然这不是一两天的奇迹,而是长期慢走带来的大脑反应恢复。嗅觉和大脑的边缘系统是紧密相连的,而老年痴呆最早受到影响的正是这个区域。
所以散步时空气流通、血液循环好了,鼻腔和大脑也“活泛”了。这个改善,不光只是闻香味这么简单,而是某种程度上,大脑某个区域恢复了原有的功能。
这个改变,说出来很多人一开始都会摇头——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谁会搞错?但老年痴呆的人偏偏就会乱。说难听点,这类患者常常在夜里醒来、精神过于亢奋,白天反而迷迷糊糊,这种生物钟紊乱问题,在医学上叫“昼夜节律障碍”,是老年痴呆患者非常典型的表现。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退休教师,家属跟我说她晚上两三点起来洗衣服,天没亮非要出门倒垃圾,白天却一整天像没电一样坐着发呆。家属实在扛不住,才把她带到医院来看。
经过沟通,我建议他们尝试让她白天定时出门散步,一来晒太阳,二来消耗精力。家属起初抱着怀疑态度,但毕竟试试不吃亏。结果不到两个月,原本夜里“搞事情”的她,晚上能安安稳稳睡到天亮。
你别小看散步这件小事,它对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有很大帮助,而褪黑激素的稳定,是决定一个人白天清醒、晚上睡觉的关键。适度阳光照射加上轻微活动,会刺激身体调整昼夜节律,这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效果却比想象中显著得多。
有一种说法叫“老年痴呆患者最怕摔”,这不是因为摔一下会骨折,而是他们连摔的“苗头”都意识不到。一个简单的坑、一段楼梯,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不存在的。有位患者我记得很清楚,平时走路不看地面,连门槛都经常绊到,家属跟我说他曾两次差点从楼梯滚下来。
我问他为什么总摔,他竟然说不知道哪儿来的坎儿。说白了,就是大脑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退化了。人不是靠眼睛在走路,是靠眼睛、耳朵、身体的平衡系统和大脑综合协调,而老年痴呆患者的协调能力就是先被“下手”的对象之一。
我让这位患者在家附近一条比较平坦的绿道,每天走20分钟,不求快,甚至可以边走边停,只要动起来就好。三个月后他再来复查,妻子说他好久没摔过了,连从客厅走到阳台都会下意识地抬脚,注意前方。
医学上有个说法,叫“动作准备”。散步这个动作,其实训练的就是“先判断,再行动”的能力,而这项能力,在很多老年痴呆患者身上早早地“下线”了。
适度的户外散步,就像把这根“断掉的电线”重新接上,让他们重新学会感知地面的变化、察觉潜在危险。这比单纯的康复训练还要有效得多,因为它发生在真实环境里。
有种老年痴呆的表现,不是失忆,也不是认错人,而是生活变得混乱——袜子放锅里、牙刷塞进鞋里、垃圾不分类全倒马桶里。这种对日常细节的处理能力下降,很多人以为是“糊涂”了,其实是大脑的执行功能出了问题。而这个执行能力,医学上叫“前额叶功能”。
我照顾过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她女儿特别爱干净,但她妈妈在家总是把干净衣服和脏衣服混在一起,连拖鞋和皮鞋都换着穿。女儿一度非常崩溃,甚至怀疑是不是故意气她。但我知道,这不是故意的,是“不会处理了”。
我建议她带母亲每天固定时间在小区花园绕圈,边走边讲今天准备干嘛,回家吃什么、收什么衣服。哪怕讲得乱,也要逼着她开口。
这种方式在康复治疗上叫“活动计划联想法”,简单说就是让人边走边思考、边动边用脑。走了大约两个月,女儿突然跟我说:“她会分得清厨房和卫生间了,还能把菜洗干净放冰箱了。”
这是典型的执行力恢复。而这种恢复,并不是因为散步本身“神奇”,而是因为散步让大脑“动”了起来——特别是前额叶皮层这块,恰恰是负责计划、决策和细节判断的区域。
这点对家属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恢复记忆可能很慢,但恢复“生活秩序”,却能直接减轻照护压力。
老年痴呆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路可以走,我们却转身走开了。希望更多人能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让家里的老人迈出那一步,哪怕是慢慢走,走得不远,也胜过站着原地不动。身体会跟着习惯走,而大脑也会悄悄被“带上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痴呆散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赵宇,陈德智,何冰怡.多途径延续护理联合同理心干预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