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科专家温馨提醒:立冬时节气温骤降谨防脑卒中
发布时间:2024-11-18 06:39 浏览量:7
近日,北方气温骤降、寒潮来袭,“断崖式降温”对于体质弱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现存卒中患者1780万,每年新发卒中患者340万,卒中死亡人数高达230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且中国卒中患者的年复发率高达9.6%,因此,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口号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齐医附属三院神经内三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病学硕士刘宏斌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生在秋末冬初气温骤降的时候。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接关系到日后的康复。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现出血性卒中,又称“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没有血液和氧气供应,缺血部分的脑组织就会出现坏死,坏死脑组织支配的躯体部分就会出现功能异常,即出现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
2.脑卒中有哪些特点?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四大特点。一旦得了脑卒中会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失灵、肢体无力,甚至出现口角流涎、口角歪斜、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很多症状。
3.脑卒中该如何预防?
一般来说,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第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暖,不要让寒气入体;晚间,要养成用温水泡脚的习惯,脚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有很多穴位,可以通过泡脚来舒筋活络。第三,注意合理饮食。气温骤降,可多进补一些温热食物,比如牛羊肉、桂圆、山药,以及大蒜、姜、辣椒等食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寒气入侵。还倡导“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坚果、牛奶、鱼类、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以保证钙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的补充,控制食盐摄入,保持饮食均衡。第四,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相关的疾病,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第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一大诱因。日常放宽胸怀,多晒太阳、听音乐,以调节情绪。以上措施,不仅可以预防脑卒中,也能降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疾病的病前、病中和病后各个阶段都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于没得过脑卒中但体内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及早预防、控制,这是一级预防;得过脑卒中的患者,综合多种因素防止复发,这是二级预防;脑卒中的患者发生残疾以后,积极康复训练,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避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三级预防。
4.防止触发脑卒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防止触发脑卒中有“两大法宝”。第一是控制体内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和狭窄等;第二是能够及早地识别、及时就诊。一旦出现症状,发现可能是脑卒中时,要及时到设有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具备溶栓条件和神经介入取栓技术的三甲医院就诊。另外,还有一部分心源性脑卒中,它是因为一些心脏疾病导致的,诸如心律失常、房颤、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以及卵圆孔未闭等,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若出现明显症状也需及时就诊。
5.高血压患者如何应对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要经常监测血压并规律用药,用药上提倡选择缓释制剂,服用次数比较少、依从性比较高,不易被遗漏。药物要根据血压数值、肝肾功能、心率等状况来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身心性疾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心情也是十分必要的。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5—6克之内,避免情绪波动、劳累、熬夜。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短时间内认为自己没有症状,就不再服用降压药,或者血压控制得比较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这些都是误区,因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症的危险因素,并且它是一个慢性病,需要按医嘱长期坚持规律用药。若服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脑卒中的危险。
6.高血脂患者如何应对脑卒中?
血脂指标,常看的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要通过检查了解自身的血脂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血脂较高的人,要避免进食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含脂肪量非常高的食物,严格控制体重,要保证体重指数在18.5到23.9这个范围以内。一旦发现患有高血脂,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7.其他高危因素患者如何应对脑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多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要定期到三甲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进行筛查,及时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和狭窄,也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脑卒中筛查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看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是否有血管狭窄。如果结果显示是高回声、扁平样的,这是相对稳定斑块,如果是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形态不规则,这是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会随时破裂造成局部血栓,导致血管堵塞,亦可形成栓子造成远端血管的栓塞。医生根据斑块大小、位置、稳定性指导患者的治疗。心源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是房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抗凝治疗。
8.如何识别脑卒中?
日常生活中,如果脑卒中真的来了,要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快速识别脑卒中,要牢记“中风120”和“BE FAST”口诀:
中风120:“1”是指一张脸,看脸有没有出现口歪嘴斜,尤其微笑时脸是否向一侧歪。“2”是两只手抬起来、平举10秒,看肢体是否有一侧出现坠落,肌力有无减退,有无肢体的麻木无力、瘫痪。“0”就是聆听语言,听讲话是否清晰,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应该赶紧拨打“120”,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治。
BE FAST口诀:“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单侧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紧迫,赶快拨打“120”。时间就是大脑。这几个英文字母,即难平衡、看不清、脸不正、臂不平、语不灵,5个症状只要出现其中一个,就意味着可能发生了脑卒中,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获得医疗救助。
9.发生脑卒中后,应如何治疗?
患者就诊后,首先进入脑血管病绿色通道,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头部CT检查及采血化验,分辨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在4.5小时之内,医生经过系统评估后可启动溶栓治疗。如果患者有大血管的病变,诸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堵塞,可以在溶栓基础上桥接神经介入治疗,采取支架取栓或者抽吸取栓等办法来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发病后自行口服降压药或阿司匹林药物,在家观察,而未及时就诊,从而耽误了黄金治疗时间。
10.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指导怎么做?
脑卒中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精神和体力上的负担,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突发疾病后难免会有自卑、委屈、愤怒、难以接受、想放弃治疗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医务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情感和感受,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家人也要对其温柔以待,给予更多鼓励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和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康复。脑卒中知识的科普,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降低脑卒中危害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更好地携手并进,为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做出积极的贡献。
编辑: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