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运动“老年不宜”——有人“跳绳” 后脊柱骨折了!

发布时间:2025-01-21 16:15  浏览量:34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1日讯(通讯员 刘丹 豆贲 记者 王璐)在日常生活中,跳绳常常被视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健身方式,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谁能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跳绳运动,竟潜藏着意想不到的风险。近日,60岁的兰女士就在陪小孙子一起跳绳后,发生了胸椎压缩性骨折,所幸经过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治疗后恢复良好。

女子跳绳后胸椎骨折,竟是因为骨质疏松

兰女士退休后经常与自己的小孙子待在一起。不久前,兰女士在陪小孙子跳绳时,突然感到胸背部疼痛,起初她并没有在意,误以为只是运动后的正常肌肉酸痛。但在休息几天后,疼痛一直没有消失。无奈之下,她赶紧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一科就诊,被确诊为胸椎压缩性骨折。

只是跳了几下绳,怎么会发生胸椎压缩性骨折呢?

为其接诊的副主任医师豆贲表示,导致兰女士骨折的罪魁祸首其实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表现为骨量下降,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等患者察觉腰背痛或浑身骨头痛时,往往已经发展严重,甚至已经发生骨折,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及骨质下降,使得中老年人成为最主要的发病群体之一,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

兰女士入院治疗后,手术团队为其实施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兰女士的胸背部疼痛得到了极大缓解。

这种骨折具有隐匿性,早诊早治很关键

“原来想着胸背部疼痛,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竟然骨折了”,兰女士回忆,“当时疼痛出现的那一刻比较剧烈,后面几天只觉得背部有轻微的疼痛,后来起床的时候又感觉到疼痛加剧了。”

豆贲表示,疼痛往往是该类患者的首发症状。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有些老年患者甚至很能“忍受”疼痛,往往认为只是小毛小病,又不想给家里人带来“麻烦”,一直自己坚持忍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椎体进一步压缩变形。

就拿脊柱来说,多个椎体的压缩会使患者的身高逐渐变矮,严重的还会形成驼背,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更重要的是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损害。而且,随着椎体的变形,胸廓的容积会减小,也会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活动耐力也会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长期的疼痛和身体机能的下降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同时该类骨折患者也还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以及腹胀、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骨折后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豆贲特别提醒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发现有类似的疼痛症状,哪怕疼痛看似轻微,也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通过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做好5点,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群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做好以下5点,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尤其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更应该注意均衡营养,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每周2次使皮肤暴露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充足的日照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此外要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平衡协调功能训练等,可增加患者肌力和耐力,防治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改善因年龄增长所致的肌力下降,提高患者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3、跌倒预防。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纠正维生素D3缺乏,加强肌力和平衡训练,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行动不便者可佩戴支具,选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减少跌倒的发生。

4、钙及维生素的补充。单纯补钙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3在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性能、增加平衡、减少跌倒的风险、增加骨密度,从而能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高危人群需酌情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指导维生素D3的补充。

5、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患者应当找专业临床医师,结合自身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制订个性化的抗骨质疏松方案,定期复查指标监测治疗情况。常用的药物包括唑来膦酸、特立帕肽、地舒单抗、阿仑膦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