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电子处方获取与使用方法及关键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4-02 13:18 浏览量:4
一、什么是电子处方?
1. 电子处方的定义与法律效力
电子处方是医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开具的数字化医疗文书,以加密数据形式记录患者信息、诊断结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核心内容,具有与纸质处方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经电子签名的电子处方可作为医保报销、药品调配的合法凭证。
2. 技术实现方式
加密二维码:常见形式为动态加密二维码(有效期限通常为24-72小时);
短信链接:附带身份验证码的加密访问链接;
医院APP/公众号推送:通过医院官方平台直接推送至患者账户;
区域处方共享平台:部分地区已实现跨院处方数据互通。
二、电子处方的完整使用流程
步骤1:获取电子处方凭证
医院现场获取:就诊结束后,通过医院自助机打印含二维码的取药凭证;
→绑定就诊卡→在"我的处方"中查看;
短信收取:注意查看106开头的医院官方短信号码(示例:您2023年XX月XX日的电子处方已生成,点击[安全链接]查看)。
步骤2:处方信息核验
必核内容(建议使用放大镜工具辅助查看):
1. 患者姓名与身份证号是否一致;
2. 药品名称是否正确(特别注意相似药名,如"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缓释片");
3. 剂量单位是否准确(如mg与g的区别);
4. 医生电子签名及开具时间;
5. 处方有效期(通常标注"本处方在XX日内有效")。
步骤3:药品获取方式选择
方式A:医院药房取药
持电子处方二维码至医院指定窗口;
扫码设备自动读取处方信息;
药师二次核对后发药。
方式B:社会药房购药
选择悬挂"电子处方药房"标识的定点药店;
出示电子处方二维码→药师扫码→系统自动校验处方有效性;
注意:部分特殊药品(如精神类药物)需回医院药房领取。
方式C:线上购药(适用于慢性病复方)
1. 登录经药监部门认证的互联网医院平台;
2. 上传电子处方照片/扫描件;
3. 药师视频核验身份(需准备身份证原件);
4. 选择"处方药专用配送"服务。
步骤4:用药信息管理
建议使用专用药物管理APP建立电子档案:
扫描药品包装条形码自动录入信息;
设置用药提醒(震动+语音双模式);
记录血压/血糖等监测数据。
三、老年人使用电子处方的关键注意事项
1. 设备操作类
为手机安装"屏幕朗读"辅助工具;
将医院公众号添加到手机桌面快捷方式;
关闭自动清理缓存功能,防止处方链接失效。
2. 信息安全类
识别诈骗短信特征:
要求输入银行卡号的"处方激活"链接;
显示400/95013等非医疗机构号段的短信;
含有错别字的伪冒通知(如"医阮"代替"医院");
设置双重验证:在微信/支付宝中开启"登录保护"和"支付验证"。
3. 用药安全类
实施"三查七对"原则:
取药时查:药名、剂量、有效期;
服药前查:颜色、形状是否与既往一致;
用药后查:是否出现皮疹、头晕等新发症状。
建立家庭用药监督机制:建议子女通过"家庭共享"功能远程查看处方记录。
4. 特殊情形应对
断网情况处理:
出示事先打印的纸质备份(需包含完整二维码);
使用医院提供的应急验证码(通常为8位数字)。
异地购药流程:
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选择接入"全国电子处方共享平台"的药房;
支付时出示医保电子凭证。
5. 长期处方管理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电子处方:
设置每3个月自动提醒复诊;
使用分药盒(如7格AM/PM型)配合电子处方记录;
建立药物余量预警机制(当剩余药量天时触发提醒)。
四、维权与咨询渠道
发现处方异常时,应立即拨打12320卫生热线;
向医院质控科申请处方复核(法定时限为3个工作日内响应);
通过"全国12315平台"APP在线提交药品质量问题投诉。
通过系统化掌握电子处方的使用规范,老年患者不仅能享受数字化医疗的便利性,更能有效规避用药风险。建议老年朋友在使用初期,可邀请家庭年轻成员或社区志愿者陪同操作,逐步建立使用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