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新冠,三大结局或许已不可避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多注意
发布时间:2024-08-26 23:56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尽管已经六十三岁,但精神矍铄,热爱大自然,他年轻时曾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一生都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料,之前新冠流行的时候躲掉了,现在却被确诊感染了这种病毒。起初,他的症状轻微,只是偶尔咳嗽和感到疲倦。在康复之后医生建议他居家隔离,充分休息。然而,李大爷并没有将这些建议放在心上,他认为自己的身体足以抵抗病毒。
于是当李大爷感觉稍微好转,就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迫不及待地爬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镇上时,李大爷踏上了熟悉的山路。起初,他走得轻松愉快,但很快他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随着海拔的升高,李伯开始气喘吁吁,心跳加速,但他固执地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不适,继续向上攀登。然而,病毒对他的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远超他的想象。
在距离山顶不远的地方,李伯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双腿一软,倒在了地上。
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李伯紧急送往医院,但由于心脏骤停的时间过长,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医生提醒大家:即使是最健康的身体,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的疾病时也建议听医嘱,期待最大程度地恢复健康。
不提及“新冠”,可能大家已经选择性遗忘了,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毫无感觉的“阳了”,无独有偶,在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举办过程中,至少有40名参赛运动员被检测出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及其他可引发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那么,新冠真的不能消失吗?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其实,新冠病毒三大结局已经不可避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新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类似于流行性感冒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2024年7月全国新冠疫情报告显示,尽管夏季通常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活动减弱的时期,但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却出现了反弹,其在所有报告的传染性疾病中的比例显著提高。
它的感染的波动展现出了每六个月为周期的规律性起伏模式,这意味着,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COVID-19正在形成自己特有的季节性模式,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感染高峰。
2、新冠毒株,或许会持续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或许会持续变异,作为RNA病毒,SARS-CoV-2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随机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病毒表面蛋白(如刺突蛋白)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病毒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方式,使其更容易感染人体细胞。
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病毒自身的变异与适应性,包括变种的出现,这些变种可能更适应人类宿主,导致更温和的症状或更容易传播,并且具备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
3、新冠对人体的免疫屏障减弱
病毒表面蛋白的小幅度变异可以导致抗原表位(即抗体识别的部分)发生变化,使之前的抗体难以有效识别新变种,从而帮助病毒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有时候,病毒会发生较大的结构变化,导致全新的表面蛋白出现,这种情况下,之前获得的免疫力几乎无法提供保护,增加了免疫逃逸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肺部组织产生显著影响。病毒直接攻击肺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受损的肺泡不能有效地进行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从而降低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重症病例中,过度的炎症和修复过程可能导致肺纤维化,即肺组织被瘢痕组织替代。纤维化的肺组织无法像健康肺组织那样有效工作,导致气体交换受限和肺功能下降。
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呼吸困难、咳嗽、疲劳和体力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在重症患者中更为常见,但即使是轻症患者也可能受到影响。所以,既然新冠过后,即使人体完全康复了,带给人体的伤害也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平时的防范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实早在疫情结束,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Ziyad Al-Aly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享有盛誉的《自然·医学》期刊上发布了一项关于新冠病毒长期影响的重要研究。
该研究聚焦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后的持续症状,即所谓的“新冠后急性综合症”(PASC),并探讨了其对患者长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对超过600万名受试者的长达两年的追踪数据分析,研究揭示了新冠感染的不同后果。
对于那些感染后无需住院治疗的轻症患者,研究发现,他们在感染后大约6个月时,其死亡风险已逐渐降至与从未感染的人群相似的水平。这一发现暗示,轻症患者的预后相对乐观,大部分能够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健康状态。
然而,对于那些因新冠感染而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情况则截然不同。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在感染后的两年内,死亡风险持续高于未感染者。
这意味着,即使在急性感染期过后,重症新冠患者仍面临着较高的健康风险,包括可能的长期器官损伤、慢性疾病以及再次感染的危险。
无独有偶,其他众多科研成果已清晰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面临多重健康风险的上升,这些后遗症涉及多个重要器官和系统,构成了复杂的后新冠状况图谱。对于阳康后的人来说,无论是是否重症进入了医院都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保护。
因此,新冠病毒不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肺部范畴,能够触发一系列跨系统的长期健康挑战。
然而,除了人们能身体感受到的伤害,新冠更可怕的是哪些你不曾感受到但是真实伤害着你的身体的哪些隐患!
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早在2023年,一项由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小组主导的调查揭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不仅局限于身体,还能对大脑功能造成长期影响。
这项研究强调,感染新冠后持续的症状,通常被称为“长新冠”,与认知能力的显著下降紧密相关。换句话说,患者在感染后经历的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其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似乎就越严重。
研究团队从英国新冠肺炎症状研究生物库队列(CSSB)中收集了两波疫情高峰时的数据,通过两轮认知测试,深入探究了不同感染状态及其症状持续时间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第一次认知测试在2021年7月至8月间进行,共3,335名参与者完成了涉及工作记忆、注意力、推理和运动控制等四大认知领域的12项任务。第二轮测试于2022年4月至6月期间展开,当时有2,435名参与者完成了同样的认知评估,其中1,768人连续参加了两次测试,为研究提供了连续性的数据支持。
为了得出更精准的比较结果,研究将参与者细分为四个组别:无症状感染者、短新冠感染者(症状持续1-13天)、长新冠感染者(症状持续28天及以上)以及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的对照组。
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尤其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个体,其认知功能受到了显著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病毒对大脑健康潜在的长期影响,以及对感染后认知功能监测和康复需求的重视。
具体分析,在首轮认知评估中,相较于未受感染的阴性对照组,新冠阳性个体呈现出较低的认知准确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持续达12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参与者,其认知准确度的综合评分显著下降,这种下降程度与自然老化约10年的认知衰退相当,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认知缺陷”。
在后续的第二轮认知测试中,长新冠患者,即症状持续超过常规恢复期的感染者,以及在初次感染期间需要住院治疗的个体,同样展现出较低的认知准确度得分。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揭示,除了感染本身,还有其他几个因素可能加剧新冠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风险。这些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身体质量指数(BMI)处于过低或过高范围,以及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如哮喘、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或肺部疾病。
在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下,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认知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该研究成果已被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的子刊《eClinicalMedicine》收录发表,为理解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数据提示,即使在急性感染期过后,病毒对大脑的潜在损害依然存在,可能影响记忆、注意力、处理速度和决策能力等多个方面,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构成挑战。
这一发现再次提醒公众和医疗界,新冠病毒的影响远比最初认识的要复杂和深远。它不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波及神经系统的健康,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历了“长新冠”症状的个体。
因此,对于感染后的康复管理,应更加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的监测,以便早期识别并干预可能的大脑损伤,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和适应后感染时期的生活。
好了,本篇文章就讲到这里了,大家对于“新冠”还有其他疑问吗?